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2)11-0039-4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原本在教育方面比较发达的国家更加重视教育问题。不仅政府颁布教育改革的法令,增拨教育改革的经费,实施教育改革的措施,而且大批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在扎扎实实地开展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是搞好创新教育的前提 人才培养的规律告诉人们:各级学校的教学大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依据,而且还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培养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必须抛弃旧有的教学大纲,重新制定针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教学大纲。 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和学校实践证明,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只靠改变教学活动的数量参数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做法是,缩减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加大量新的信息量和所谓“丰富教学大纲”的战略,其结果都不是最好的。俄罗斯学者А.И.萨维科夫指出:必须把改变教学活动的数量参数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质的改变结合起来,同时注意教学活动的最大个别化才是最有效的。[1] 美国学者H.A.帕索乌提出制定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大纲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学生有效思维和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和技巧; 2.有利于学生吸收经常变化和不断发展的知识以及新的信息和情报;养成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3.促进学生养成和自由利用必要的文献资料的能力; 4.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5.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对自己和其他人、自然界、文化以及其他事物的理解。[2] 美国依利诺依州立大学在制定创新教育的教学大纲方面更是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他们制定的新教学大纲规定: 1.熟悉和了解那些通常在旧教学大纲中没有的教材; 2.奖励学生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3.教学过程的实施应当按照学生的认识需求,而不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硬性死板的模式来实施; 4.强调多种形态的活动和高度抽象的思维过程; 5.对于学习中所利用的教材、时间和设备要有更大的思维灵活性; 6.对有解决问题中的独立性和目的性要有比较高的要求; 7.为获得“领袖”地位和表现“领袖”的能力提供广泛的机会; 8.培养分析自己和周围人的行为和感情的能力; 9.为扩大知识基础和发展语言能力建立有效的先决条件。[3] 从以上美国学者关于制定创新教育教学大纲研究中提出的新颖思想我们看出,科学的教学大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制定出不同以往的适合创新教育的教学大纲,才能保障创新教育的方向和取得满意的效果。概括起来,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新教学大纲有以下4个特点:超越以往的人人通用的大纲范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相符;不限制学生深入探究某些所学题目的本质的积极性。[4] 美国心智发展学者、哲学博士约翰·钱斐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创新能力的五种方法:对创造性的环境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开发脑力资源最佳状态;采取措施促使创造性的思想产生;为创造性思想的酝酿留出时间;当创造性思想一出现就要及时抓住它们,并进行跟踪。找出一个你愿意从事的创造性活动领域——工作中的一个课题、一种人际关系、一种新活力,有意识地运用创造性过程的步骤。当你完全沉浸在这个过程中时,在你的“思考笔记本”上做记录,叙述你从事的创造性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和你取得的结果,这个记录可以作为你将来把创造性过程运用到你其它生活领域的一个范例。[5] 从以上美国学者的研究我们还可以看出:制定创新教育的教学大纲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的意识。要敢于突破旧有教学大纲的框框,在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应具有的素质、规格、特点的基础上,解决思想,开阔思路,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和认识规律,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学等多学科的理论,通过科学、审慎的实验,最终制定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大纲。 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搞好创新教育的关键 培养人才最基本的和主要的素质是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和教育专家萨维科夫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创新人才在思维能力方面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点主要是有比较高的有效思维发展的水平。这种有效思维的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能理清和抽象出思维对象在相互关系方面的条理性、准确性以及在数量参数方面的超前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深度,教学活动也应多样化。 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的思维发展可能性要比教材的信息丰富程度重要得多。教材内容应当首先考虑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进一步完善。第一,教材提供的信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水平;第二,知识是在经常地变化和更新,而只有善于适应这种变化的人才能够在这种急剧发展的信息空间发挥作用;第三,如果把已获得的知识看作目的本身,那么,后果就不是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是限制了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