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96(2002)-03-0047-03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概念及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推理,之后让学生学做一定的习题,尝试解答有关的问题。其基本的假定是:学和做是两个分开独立的过程,学生必须先学了,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的最后效果是:学生获取的知识只是教师课堂传授内容的简单堆砌,象填空一样给出一些简单的回答,学生往往没有多大的思考和分析,不具备新旧知识在体系上的融汇、渗透和交叉,没有形成他们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知识经验体系。因而学生也就很难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内容,很难基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对问题作出推论和预测,更达不到解释相关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应该说,传统的教学活动达不到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追根求源,应从教师本身做起,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构建新的教学系统,用创造性教学劳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培育一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表述 创造性教学方法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具体讲,就是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将记忆性的概念、原理、枯燥复杂的逻辑推理变为灵活的、生动的、富有趣味性的知识音符,唤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乐学、好学,达到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探索的意境,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根本目的。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来探索新知识,与所学内容有机联系,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解决二者的对立、冲突,形成良好的,统一的经验体系的过程。这意味着学生从教师言传身教得来的知识是灵活的而不是惰性的、死的知识,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构建自己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必须使传授的知识置于多种、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情境之中,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面的丰富理解,进入一个高水平的思维运动状态。知识的对与错应时刻牵动他们的神经,而不是让他们感到无所谓、无动于衷。此时此刻,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在一切知识都被激活的状态下得以满足,学习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学习在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的背景下有序进行。 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特征及过程 第一,为解决问题而学习,让学生在高水平思维状态下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是创造性教学核心目标。 创造性教学给予学生的不是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对知识内容的深层理解。判断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不是让学生记住别人研究出来的成果、结论,而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判断激活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信念,达到对有关现象和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推断,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具有复杂性问题的能力。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的教学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灌输、讲解,而是首先要创设一些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当学生发现矛盾和冲突时,教师给予及时的启发和诱导。此时教师的“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已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高水平的思维运动,对问题的深层理解,则形成整个教学的主旋律。比如实验课,不是过去的教师先把方法、原理、路线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熟知教师的讲授内容,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新旧知识的统一融汇,形成自己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教师应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给学生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多角度、多层面的构思点,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并在学生思维过程中提供支持与引导,配合学生展开思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基本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这一主张旨在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和艺术魅力去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学会读书的自觉兴趣。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全是为了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而决非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意味着教师的最终教学成果完全靠学生学习潜能的极大发挥来体现。学生走进教育而最后成才,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成长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养成与不同阶段相适应的自学能力。由是教师必须经历由“不得不教”到“不需要教”的角色转变,实现由“抱着学生走”到“扶着学生走”进而达到让学生独立行走的教学过程。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靠学生自控力完成。所谓自控力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各种任务、目标,但学生自己要确立该任务所包含的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各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正像导师指导研究生做课题那样,开始是导师明确课题应解决的任务,课题达到的目的,至于如何去做,如何将导师的课题大纲分解为众多的子项目,课题研究的路线、方法和措施等则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清楚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同时,学生还要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如何,看到它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相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这是自学与自控的实践过程。当然,教师在为学生设计总的学习问题时,还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开始时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控制,随着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增进和学习技能的获得,教师应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控制、管理自己的学习,依靠自控能力展开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