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商会与乡村小农经济变迁

作者简介:
张学军,孙炳芳,甲成,石家庄铁道学院 人文分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张学军(1968- ),男,山东省邹平县人,石家庄铁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定。

原文出处:
河北学刊

内容提要:

近二十年来,中国商会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观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上海、苏州、天津等大城市商会,而对中小城市尤其是乡村集镇基层商会鲜有涉及。本文试图以直隶商会为个案,透视在直隶乡村小农经济变迁中,直隶商会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社会影响。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3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3)01-0085-06

      一

      从20世纪初开始,直隶区域商业性农业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农村经济作物的迅速扩展和粮食作物商品率的显著提高,并由此推动了农业区域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二三十年间,直隶棉花生产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棉花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并形成三大植棉区:西河棉区、御河棉区、东北河棉区。棉花生产的发展,使棉花的自给性质迅速减弱,在相当程度上已与新的生产力因素和国内外资本主义市场发生联系,棉花的商品率日渐提高。据20年代前期调查,西河和御河棉区每年产棉约了8万担,其中有66万担运销天津、青岛和安阳出口或消费,约占其总产量的84%。经初步统计,1930年,华北五省共产棉377万担,出口和各地纱厂需要约265万担,加之需出售的生活用棉,棉花的商品率近80%,是华北农产品中商品率最高的。

      花生是直隶地区又一重要的经济作物。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花生种植更呈逐渐扩增之势,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有统计资料显示,1900年,直隶全境花生种植面积约为80万亩;到1914年,该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翻了一番,增至1658万亩;1924年,又发展为255万亩,商品率则年平均为80%。

      除了前述棉花、花生外,大豆、烟草、药材以至果品等经济作物在进入20世纪最初的二三十年内,种植规模及商品化程度也明显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必然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对减少,加重地区间粮食生产的不平衡性,引起“各种农业区域之间、各种农业部门之间和各种农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1](P275)。同时,伴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而来的非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与粮食有关的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手工业的发展,都促进了粮食需求量的增长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小麦在直隶各地均有种植,而比较集中的种植区在东部平原的中南部即定兴以南的京汉铁路沿线地区和石德铁路以南的整个地区,是直隶商品粮的主要产地。据卜凯调查,小麦商品率,直隶西部的平乡县小麦售出部分占总产额的59.2%(1921~1925),东部盐山县为42.3%(1923)[2](P276)。1934年,平汉铁路局对该省沿线调查的结果表明,调查自耕农谷物产销情形13处,每一处均有小麦出售,比例最高为定县(90.7%),最低是磁县(41%),13处平均小麦出售额占生产总数比例为66%[3](F278)。

      粮食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也突出反映在集镇贸易和以集结、中转大宗粮食而著称的大镇的出现。据曲周商务分会调查,宣统年间,在城厢集市,粮食是主要商品,“由东关一带至东桥镇,桥跨滏流,舟楫鳞次,商贾猬集,为农为工,此通彼易,以粮食为大宗,煤炭蔬菜次之。麦秋之后,舟运车载,络绎不绝”[4](P990-991)。同期,高阳商会调查报告指出:高田县治城内每逢集期,买卖分四街,其中“南街五谷米粮为大宗”[4](P986)。

      直隶商业性农业的加速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直隶商会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参与改良作物品种,推动农业集约化生产

      直隶商会创建的同时,直隶农会也于1907年在袁世凯的劝办下渐次兴起,旨在固结团体,研究实业,凡农田、树艺、蚕桑、纺织、森林、水产、山利、海界、畜牧、狩猎及一切应兴革之事,逐渐考求,以期进步日增[4](P304-305)。农会并非一般的农民组织,同商会一样,也是以绅商为主体。商会、农会两大民间组织,以振兴实业为共同目标,相互协作,共谋行止,在直隶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时人所言:“商为阳体,农为阴体,阴阳合而生工。……商农并骛,以为工业之萌芽。”[4](P194)有的商会专门把济农一项列入章程。例如:顺德商务分会鼓励商董投资济农,“顺埠商业以账局为大,兼济商衣。而济农有私济有公济。如农家揭债,以地担保,是为私济。若使农会既立,谋公利之资本,如凿井开渠之类,是为公济。公济官以公款担保,此为守土应尽之义务。若商董义务之大,则为力劝绅富扩充资本。如济农至十万两以外,禀请督宪从优褒奖”[4](P194)。正定商务分会成立后,积极协助农会开设农务试验厂及农器制造厂,改良棉种,“劝各村多种长绒线花”,推广植棉,正定一带很快发展成为直隶著名的长绒棉产区[4](P210-211)。

      (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产品流通

      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货畅其流,是商会的基本经济职能之一。直隶商会成立后,通过参与华北近代交通网络的构建,把更广阔的地区纳入天津商业腹地,有力地刺激了商业腹地土产品的商品化。直隶各地商会积极采取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整顿市场秩序,严惩投机奸商,为统一的市场体系的发育建立规范的竞争机制。据民国年间修订的《威县志》记载:“民国十一年,由商会创设检查棉业所,到处检查。凡系干白净花,盖以检查紫印。行至十二年,在济南商埠大著信用。各处纱厂及行商对于威县检查印货,不惜重资争相购定,故济南商埠近来为威境农商业务之大销场。”从而促进了威县棉花种植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