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光汉 某集团军参谋长

原文出处:
国防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2年至1945年,中国先后投入近40万军队,作为中美英盟军的主力,开辟缅甸、滇西战场,以伤亡近13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6万人,夺取了对日作战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从战役战术的角度,对这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唯一的出境作战进行分析评价,以此纪念抗日将士的英勇业绩,同时总结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的一些经验,以供未来反侵略战争作战借鉴。

      一、远征军作战所达成的主要目的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是自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其性质是反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战争。远征军在滇缅战场作战达成的主要目的及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如果日军沿滇缅公路北犯云南腹地得逞,将严重威胁四川、西康、贵州等西南大后方的安全。远征军在滇缅战场英勇作战,挡住了日军北犯势头。不仅对于稳定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了拱卫和屏障作用,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作战,减轻了日寇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大扫荡的压力。

      2、开辟了中国与海外联系的国际交通线。远征军滇缅战场反攻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铺设了由印度加尔各答至中国昆明的输油管,增强了“驼峰”空运能力,恢复了滇缅交通。

      3、有力地配合了美国在太平洋的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由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三部分组成。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远征军在滇缅战场作战,不仅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兵力,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而且恢复了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策应了美军在太平洋的作战,同时可以把缅甸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

      4、解救了英军在缅甸、印度战场上的危机。远征军入缅第一阶段作战,及时援助了多次陷入困境的英军,掩护了英军安全退到印度,使英军避免了全军覆没;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与日军对峙,有力地阻止了日军进攻英联邦的远东中心——印度;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第二阶段反攻作战,及时策应了英军主力在英帕尔与日军主力决战,有力地配合了英军收复缅甸。

      5、使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直接交汇在一起。远征军与英、美联合在缅甸战场对日作战,加强了三大国的同盟,大量消耗日军,击破了日本大本营所期望的进攻印度、锡兰和澳大利亚,进而与德国在中东会师的战略企图。远征军的作战行动,不但在战略上配合了美英盟军的作战行动,而且与盟军实行了战役的协同作战,为最后击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远征军缅甸防御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远征军第一阶段入缅进行防御作战,虽然广大将士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在同古防御战、斯瓦河阻击战、仁安羌解英军之围和收复棠吉等战役战斗中打了一系列漂亮仗,但是整个阶段作战在总体上全面溃败,丧师惨重,失地千里。分析其主要原因和教训有以下几点:

      1、中英双方在战略上存在矛盾,导致远征军一再失掉战机,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本是应英国方面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但是,当中国准备派重兵入缅作战时,英国又担心缅甸失控,害怕失去缅甸殖民地。早在1941年5月至6月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即提出中英共同防御意见草案,但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英方对于中英共同防御计划既未着手准备,也未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布防,致使远征军失去了充分准备防御的宝贵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第5军、第6军均在进行入缅远征的动员。第5军于1941年12月16日出发,26日到达中缅边境的保山时,英国还要求“第5军及第6军主力暂时不要入缅”。由于英方拖延,两个月以后远征军方才缓慢开进缅甸。直到仰光陷落以后,英方才要求中国军队限量入缅。由于不能及时入缅布防,远征军在战场上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仰光失陷后,英国的战略意图是弃守缅甸,确保印度;而中国的战略意图是收复仰光,确保滇缅公路。这一矛盾造成两军作战协同失调,尽管中英双方在军事协定上形成了同盟,但在具体作战过程中未能做到协调一致,特别是英军始终未能有力地配合中国军队作战。远征军第200师守卫同古失利、平满纳会战计划流产等等皆因英军单方面撤退所致。另外,英军畏战情绪严重,一经与日军交火,便望风而逃。再加上缅甸人普遍对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反感,组成部队协助日军攻击英军,也给远征军造成很大困难。

      2、指挥系统凌乱,作战决策失误。这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中美英三方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统一的、有权威的指挥中心。英国派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指挥中英两国军队,事实上办不到。美国派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也是企图指挥中国军队的,但他的指挥权也很有限,掌握实权的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不在乎他的命令。蒋介石在名义上是中国战区总司令,负责指挥中印缅马地区作战,但事实上他根本不能过问英方的军事行动。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问题上,蒋介石为了自己牢牢控制远征军,同时又顾虑到与英、美的关系,对亚历山大、史迪威、罗卓英(远征军司令长官)、杜聿明、林蔚(驻滇参谋团团长)等人都曾授过全面指挥权,结果形成多头指挥,多个中心,最后是没有中心,史迪威、罗卓英和杜聿明等高级指挥官之间互有矛盾,特别是史与杜的矛盾尤为尖锐,这就导致了指挥混乱,军令不一,在作战决策上颇多失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