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民主派对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贡献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国民党民主派包括两部份人。一是国民党左派,他们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始终遵循与坚持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们是最初的民主派,一贯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一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背离反动营垒的反蒋派,他们曾受过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又从亲身经历中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幡然醒悔而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阵线上来。

      一、组织政治力量,高举联共抗日旗帜,呼吁国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的震撼下,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奋起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斗争,率先高举联共抗日大旗,呼吁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1931年12月19日,宋庆龄发表宣言,大声疾呼:“我不忍见孙中山四十年的工作被一小撮自私自利的国民党军阀、政客所毁坏。我更不忍见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的中国,因国民党背弃自己的主义而亡于帝国主义。”她坚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①。同日,“海隅闻警,万里遄归”的何香凝一踏上国土就发表了《对时局之意见》,斥责了蒋介石对日妥协、实行专制独裁的罪恶,提出切实执行三大政策,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这是宋庆龄、何香凝,也是国民党民主派反蒋联共抗日的战斗檄文,在全国各界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宋庆龄、何香凝深知,只有把国民党内的民主力量团结起来,结成坚强的政治组织才能在实际斗争中发挥更大的战斗力。

      1932年,宋庆龄、何香凝联合国民党民主派蔡元培,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保护并营救了廖承志、许德珩、陈赓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使之走了抗日斗争第一线。同盟在组织上是以国民党民主派为领导核心,以知识界爱国分子为骨干,在斗争中团结锻炼了一大批杰出的民主人士,许多人后来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和领导骨干,诸如沈钧儒、邹韬奋、周建人、胡愈之、许德珩、王造时、史良、李公朴、柳亚子等等。这些人在抗日救国斗争中始终坚持联共抗日,为促成和维护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3年初,何香凝向国民党中央提出要大赦全国政治犯,以便同“当年的革命友军和同志……精诚团结,共赴国难”②。

      1933年8月,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民主派发起组织了国民御侮自救会,1934年秋,他们又发起组织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国民党民主派发起组织这些团体是为了反对蒋介石不抵抗主义政策,力促国民党联合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一致抗日。在这些组织的发起筹建过程中都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与直接帮助。所以,这些组织的产生,实际上是国民党民主党反蒋联共抗日的产物。

      1934年4月,宋庆龄、何香凝率领1700多名原国民党左派及爱国人士联名以《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为题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六大纲领》。要求“一切海陆空军立刻开赴前线对日作战,立刻停止屠杀中国同胞的战争。”这一号召得到全国广大群众与海外华侨的热烈响应,不久,公开签名赞成该纲领的多达10万多人,形成一个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群众运动。

      1935年,宋庆龄、何香凝联合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等人发起组织了有二十多个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参加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在宋庆龄、何香凝等人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推动和帮助下,国民党中的反蒋派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发起组织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这是国民党民主派反蒋联共抗日的革命组织。同盟成立后与中共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提出建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作为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表示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愿意作为国防政府的发起人,首先加入抗日联军以尽抗日救国之天职。

      《八一宣言》立即得到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等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人物的率先响应和支持。

      宋庆龄、何香凝不断地著文赋诗、发表讲演和谈话,积极地宣传《八一宣言》精神,为推动国民党联合共产党及其他各派政治力量一致抗日做了大量工作。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也大力宣传《八一宣言》,并指出,“联共为统一救国之关键”,“联共又为统一救国之枢纽”③。1936年8月,中华民族革命同盟领导人陈铭枢在巴黎发表演说,“主张国共及各党合作,情词庄挚沉痛,一片赤诚全场多至泣下”④。

      国民党民主派在抗日救国斗争中逐步走向联合,结成革命组织和救亡团体,高举联共抗日旗帜,积极呼吁国共合作,与全国人民群众的爱国民主运动相融汇,形成了反对内战,要求联合抗日的历史潮流,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接受中共方针,实施“逼蒋抗日”策略,促成国共合作。

      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斗争实践中认识到,要建立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关键在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身上,对蒋介石集团的方针也就随之作了调整。

      1936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人第一次明确表示“联蒋抗日”的态度。1936年5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公开直接地向国民党提出建立抗日联合战线的建议。1936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了“请蒋抗日”的口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