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新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学界通常将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归纳为四点:成份极为广泛,队伍很复杂;国共两党都有军队和政权;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处于有利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是:(1)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全民族组成的民族解放战争联盟,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人民与汉奸、亲日派的矛盾有着原则区别,不应过分强调统一战线内部斗争的尖锐性;(2)第二次国共 合作是以抗日救亡为旗帜,以求同存异、“两制共处”为合作的基本方式,不能说没有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3)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法西斯东方阵线的坚实基础,以国际环境的“有利而又复杂”作为它的特点,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对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相比较的特点问题,现今出版的一些中国革命史教材,都作了大同小异的归纳、概括,主要是四个方面:一,它的成份极为广泛,队伍很复杂;二,国共两党都有军队和政权;三,它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四,它处在有利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这四个方面的概括似乎已成定论。但我认为,这种概括,有的未必妥当,有的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实质,还不足以说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因此,有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必要,以便借鉴历史,指导现实。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由四个阶级组成的国内革命战争联盟;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全民族组成的民族解放战争联盟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掠夺的方式、手段,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这是导致两次国共合作具有不同特点的首要因素。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控制中国中央政权的是内部分崩离析的北洋军阀。在此之前,帝国主义先是共同扶植清王朝、后是扶植袁世凯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走狗。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几派,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它们各自所豢养的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的争夺进行的。因而这一时期,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集团之间的矛盾。这些军阀集团,大肆出卖国家民族利益,鱼肉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互相争夺混战,是阻碍中国实现独立、民主、统一的第一障碍,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打击的最直接目标。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也就具体表现为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要变中国为它独占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到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生存,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亡国灭种的大祸,迫使一切不愿当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反抗。国破则家亡。外敌大举入侵,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因而,“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就成为举国上下一致的要求与呼声,成为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正是这样,中华各族间撇开过去存在的历史性隔阂与矛盾,各党派间搁置彼此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各界同胞摆脱以往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各军阀间停止敌对行动,集合到了抗日救亡的旗帜之下,组成了空前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作为全民族的民族解放战争联盟,除极少数汉奸卖国贼之外,包括海内外的一切人士,对比第一次国共合作确实是广泛得多。但是否由此就要把“队伍很复杂”也归结为它的一个特点呢?我以为是不必要的。

      从一般意义上讲,现实中的事物都是多种矛盾的集合体,都不是单一的;任何统一战线,作为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联合,都不可能是纯粹又纯粹的,否则就不成其为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也是以四个革命阶级为主,还有其他成份包括在内。可见“复杂性”并不是某种统一战线独具的特点。而且,任何矛盾的集合体,其中必有一个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矛盾,由它规定事物的性质;统一战线总是为解决某种特定的主要矛盾而组建的。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要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都利用起来,并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①]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所包含的范围较之以往更为广泛。从“人民”这个意义来讲,很难说“队伍很复杂”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尽管人民内部有着阶级利益、具体利益的差别,有先进、中间、落后之分,抗日的坚定性各有不同,但毕竟都是抗日的。国民党由“攘外必先安内”到“联共抗日”的转变,固然是迫于全国各阶层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巨大压力,但这毕竟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顺应了人民的要求,从而也就使国民党和汉奸、亲日派区别开来了。必须看到,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政策的转变,也就改变了他与人民大众的尖锐对立,改变了矛盾的性质;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毕竟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民与汉奸、亲日派的矛盾是两回事。因此,在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内各阶级相互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过分强调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对立和复杂性、斗争的尖锐性,未必是妥当的。皖南事变这样严重的事件发生后,周恩来的题词也还是“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非常科学的。这说明日本帝国主义始终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敌人,必须从这个大局出发,坚持国共两党联合。经过我们的正确斗争,国民党最高当局也表示以后不再有“剿共”之军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