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暨南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中国是抗击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同阶段抗击的日本兵力虽然有所变化,但经常抗击着70%以上的日本兵力,最多时达94%,最少也在50%以上,毙伤的日军亦占大战期间日军毙伤总数的70%以上;中国抗战挫败了日本“北进”和“南进”的世界战略,拖垮了日本的战争基础,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攻作战,对打败法西斯国家集团在东方的支柱日本起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主要责任 决定因素 关键作用 积小胜为大胜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了。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究竟起了何种程度的作用?至今世界各国学者存在分歧。正确而公允地论证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国内外史学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始终承担了抗击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的主要责任

      中国抗战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作用和贡献是打败和拖垮了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和法西斯国家集团在东方的支柱日本。中国抗日战争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也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始终牵制并消灭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的经济,导致日本帝国主义败亡,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国外有人认为“中国不像苏联或英国那样,它从来没有获得过振奋人心的胜利。”①以此贬低中国抗战的作用。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除了主观因素外,与西方学者对中国战场的特点不甚了解有关。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②中国是弱国却又是大国,战争是进步的,日本是强国却又是小国,战争是退步的,这就使中国抗战不能像西方战场那样由重大战役决定胜负,而必须并可能通过长期的人民战争,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兵力、物力消耗,积小胜为大胜,并在条件具备时进行一些较大的战役,才能战胜日本侵略者。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对中国战场这个特点不可能全面认识,但也有所察觉,他说:“归根结底,地大人多的国家,既是大国又是强国,中国夸称它地大物博,即此道理。苏联之未败于德,中国在军事上未战胜日本,但并未屈服,此亦地大人多,人海战术之故。日德之战败,正由于其条件相反。”我们将中国14年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同阶段所起的历史作用加以考察,就会看到中国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主要作用。

      (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局部抗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早在1927年密议的《田中奏折》就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并利用中国作为战略基地,“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进而征服小亚细亚及欧洲”。至1936年8月,日本更将进一步征服中国,打败美苏,称霸全球,定为“基本国策”。为了征服中国,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初步形成,中国部分爱国军队马占山等部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开始了局部的抗日战争。1932年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到30余万人,1934~1935年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4.5万人。致使日军“各兵团日夜忙于追击风起于各地出没无常的抗日武装”,“按所用兵力和时间来计算”,“所付出的努力比正规军还要大”,但“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期间,中国军队还先后进行了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使数十万日军陷入中国局部战场。其中,仅在东北战场就毙伤和病死日军17万余人,耗费14亿日元。由此可见,东北义勇军的游击战争和各地局部抗战,对日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已经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二)七七事变后,中国独立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6年10~12月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侵略阵线后半年,日本发动芦沟桥事变,西方各国对日本侵华采取中立政策,中国独立承担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任务。战火很快燃烧到冀、晋、察、绥、鲁、苏、浙七省的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战区面积与英、法、波、意四国面积相等,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到4亿,其规模地域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均超过两年后的德波、德英、德法战争。因此,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委员会秘书长戴德华说:“有世界性影响的冲突并非自1939年或1941年才开始”,芦沟桥事变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有些西方学者不承认这一点,是“一种带根本性质的失误。”③英国合作运动的领袖巴尔纳斯也说:“中国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第一个国家,这种侵略后来使全世界也卷入战争”。

      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到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的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华军队由21个师团,占日本陆军的88%,增至32个师团,占日本陆军的94%,中国军队进行了太原、淞沪、徐州、武汉等会战和敌后游击战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9~10月,中国军队以25个师另11个旅的兵力进行一个多月的太原会战,最后虽然失败,但八路军伏击平型关,歼敌精锐1000余人,大大挫伤了日军的锐气,戳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抗战以来的失败主义空气,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正面守军在忻口歼敌万余人,加上其他战役的胜利,太原会战歼敌2万余人。与此同时,中国先后投入70个师另7个旅约70万兵力,与日军27万人及300余架飞机、150艘军舰进行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毙伤日军四万之众,抵抗时间之长,伤亡敌军之多,都是稍后德军入侵丹、挪、荷、比、法诸国时所不可比拟的。1937年秋至1938年底,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作战1600余次,歼敌5.4万余人,收复大片国土,创建了晋察冀、晋绥等10余个抗日根据地,担负了坚持持久抗战,打败日本的战略重任。1938年2月至5月,中国军队89个师另3个旅计60万兵力,在苏北、皖北、鲁南、豫东的广大地区,与日军30万进行徐州会战,历时3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其中仅台儿庄一战即歼敌1万余人,进一步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1938年5月20日中国空军第一次飞至日本长崎、福冈等城市散发传单,被美国《生活》杂志承认中国飞行员徐焕升为先于美军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日军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于1938年6~10月,“集中国力”,以11个师团38万兵力进行武汉会战,中国投入120余个师的兵力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正面350公里,纵深400余公里的战场上进行4个半月的血战,使日军伤亡20万人。中国空军亦在苏联志愿航空队配合下击毁日机70余架、军舰23艘。武汉虽然被占领,国共并未分裂,中国也未投降。至此,中国战场抗击和拖住了日本总兵力34个师团中的32个师团,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以上,共毙伤日军30余万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