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狭义上指四川、西康①、云南、贵州,广义上包括西藏和广西。本文所指的西南,是以四川为中心的狭义上的大西南。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凭借着西南大后方,最终得以坚持至抗战胜利。西南大后方抗战战略地位的作用,正如1946年4月30日国民党政府在《“五·五”还都南京宣言》中所说:“固念在此八年中,敌寇深入,损失重大,如不依恃我西部广大之民众,与凭借其丰沃之地力,何以克奠今日胜利宏基!而四川古称天府,尤为国力之根源;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获敌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奕叶不磨!”②西南大后方战略地位是如何确定的,史学界很少探讨,本文试述己见。 一、大西南具备了作为大后方的基本条件 弱国守核心,强国守边疆,这是近代以来对外战争中屡遭失败的中国人得出的卫国道理。1840年,英国首先从海上进攻中国的东南边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故技重演,迅速地攻破中国的边防,占领了清廷的都城北京;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为日军打败。可见缺乏强大的海陆空军力量的中国,难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根据大而弱且幅员辽阔的中国国情,中国在强敌进攻面前,只能守核心,做持久抗战。所以当20世纪30年代,日寇再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后,中国的领导人就必须采取持久战略,并为此做好一系列的准备。事实上国共两党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蒋介石在1932年11月17日国民党中常会上就认为:“强国之国防重边疆,取攻势;弱国之国防重核心,取守势。”③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抗战爆发后写的《论持久战》更加详细论述了这一问题,他认为抗日战争有一个战略防御的阶段。在相持阶段到来时须建设一个后方来进行抗战,他说:“我们的作战计划,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指广州、武汉、兰州)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有应付之方。”④那么战略防御以什么地方为依托呢?这个地方在地理上不但能提供持久抗战的根据地,而且在经济上须有支撑能力。对此中国内陆各地,能当此大任者自属以四川为中心的大西南。 以四川为中心的大西南,在国防地理上具有无可争议的重要战略地位。四川(包括西康)北以岷山山脉与陕西、甘肃二省为界,西与青藏高原毗连,南以金沙江和云南接壤,东以巴山山脉与湖北相连,并紧靠湘西雪峰山地区。长江横贯境内,汇合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诸水,奔流东向。四周高山环绕,腹心为盆地,平畴沃野,形胜天然,有所谓“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东扼长江,足为吴楚咽喉,北走秦岭,沟通秦陇肘腋。实为西北、西南的要冲,中原的后卫,西部中国的屏障。军事家根据中国地形西部高耸,东南低平,地势倾斜,长江自西向东的特点,将四川喻为人的头部,荆州、襄阳为人的胸部,江浙为人的下肢。因此,自古以来,四川安危和整个中国兴衰息息相关。就攻而言,东汉末诸葛亮以“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力劝刘备创业西南,问鼎中原;就守而言,南宋余玠充分利用四川地形,抵抗蒙古骑兵。这就是说,“以战为守守必固,以守为战战必强”,点出了四川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川的中心地位并不排斥同它相连区域的重要地位。四川是和汉中、陇南、云贵高原、青藏高原连为一体的。汉分天下为十三部,益州剌史领辖九郡,就领有今天四川、甘肃、陕西、云南及贵州一部。因此,四川和它们的关系是唇齿相依。 那么大西南的经济条件怎样呢?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异常丰富,经济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其一是拥有巨大的水力资源,是世界上水力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二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种较为齐全,其中金属矿拥有铬、钴、锌、铜、锡、铅、汞、锰、铁、铝等,非金属矿拥有磷、天然气、硫铁矿、芒硝、盐、石棉、煤、云母等,均占全国重要地位。 四川在西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明显快于云、贵等其它地区,这是由它经济自然条件决定的。自古以来,四川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得天独厚,气候温和,雨量丰富,“秋冬如春,暮夜多雨”,冰雪罕见,又称“西属漏天”,“黎风雅雨”;土壤膏腴,即虽山坡峡谷,都辟为梯田;资源丰富,川盐闻名;民勤精作,吃苦耐劳;四川赋税,在全国最多。就广义的国防而言,四川实在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区域。1935年10月6日,蒋介石在成都演讲《建设新四川之要道》也认为:“四川省山河雄壮奇伟,气温之温和畅适,物产之富饶丰盛,均为各省所罕见。四川又有伟大悠久的水利工程,得以减少水旱灾荒,而成为天府之国。四川人口达五千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数八分之一,民性勤劳优秀,文化根基特别深厚,实在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省份。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上也实在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根据地。”⑤ 此种特点的四川(包括西康),再加上云南、贵州,整个西南地区自然拥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地位,国民党政府把它作为持久抗战大后方,这是最佳选择。文化界著名人士丁文江在1932年7月21日以帝国主义国家进攻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作比喻说:“华北是我们的乌克兰,湖南、四川、江西是我们的乌拉尔,云南、贵州是我们的堪察加,……大家准备到堪察加去!”⑥ 二、抗战前蒋介石设法真正统一西南 西南具备了地理、经济条件,那末,西南的政治状况如何?蒋介石中央势力退往西南,西南地方军阀的态度如何?虽然双方之间存在着吞灭与反吞灭的矛盾,但在客观上却是有利于抗战的。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开始北伐后势如破竹,西南军阀迫于形势先后响应。从1926年10月至12月,作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先后任命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邓锡候、田颂尧等分别为第20、21、22、23、24、28、29等军军长。11月27日委刘湘、赖心辉、刘文辉为川康绥抚委员,指定刘湘为主席。1927年10月批准组织四川省政府,以刘文辉为主席,收买了四川军阀主要代表人物。在此期间,蒋介石还以军长、总指挥等名位收买了云南军阀龙云、贵州军阀周西成等人。然而这只是纸上的隶属,蒋介石心中很清楚西南军阀想割据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