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华北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基地和战略一翼,是华北与华中两大根据地的主要枢纽,同时在我党由抗日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中起到了其他根据地无可替代的重大战略作用。时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对其进行较为详尽的研究和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山东背负中原腹地,东面隔海与我国东北三省及朝鲜半岛、日本相望,北迫平津为京津门户,南连苏皖为华中要冲;境内物产、资源丰富,铁路公路纵横,人民勤劳强悍,兵源充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从战争全局出发,始终高度重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再指出要建立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使之成为八路军在敌后的重要战略基地。这是党中央赋予山东党组织的基本战略任务之一,也是山东军民八年抗战的主要斗争目标。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大致经历了奠基、初创和形成三个阶段。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平津,并于8月分数路向华北广大地区大举南侵,企图先占山西,再以大迂回姿势夺取山东,占领全华北。同时,日军于8月进攻上海,意在迅速占领京(南京)沪杭这一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后,分兵向西会攻武汉,向北夹攻徐州。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危局,与敌针锋相对,在促成以国共再度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命令八路军挺进山西实施战略展开,决心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同时要求华北各级党组织以敌后游击战争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此时,山东战局极其严峻。10月初,沿津浦铁路南下的日军侵入山东境内。国民党第三路军总司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在黄河以北稍事抵抗后,率所属10万军队仓皇南逃,山东几近不设防地区。12月下旬,日军渡过黄河,沿津浦、胶济铁路南下、东进,济南、青岛及山东大部很快沦入日军铁蹄之下。在此危急时刻,山东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主动担当起领导山东抗战的职责。10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在全省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要求全省各地党组织迅速发动群众,紧紧抓住日军立足未稳、国民党军溃逃、人民抗日情绪高涨这一历史机遇,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建10个军的人民抗日武装。为此,省委派出经与韩复榘谈判而获释出狱的大批党员干部和8名从延安来的红军干部分赴各地,传达省委指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与各地党组织共同领导起义。从10月到1938年5月的半年多时间里,山东党组织先后在冀鲁边、鲁西北、胶东天福山和蓬(莱)黄(县)掖(县)等地、黑铁山、鲁东、徂徕山、莒县、沂水、泰(安)西、鲁南、湖(南四湖)西等地区发动了10余次重大的抗日武装起义,作战百余次,攻克县城15座,部队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在全省开辟了9大抗日游击活动基地。 党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伟大胜利,是在党的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八路军主力支援,党政军干部军事斗争经验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取得的;是山东党组织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紧紧扭住武装斗争这个中心,抓住历史机遇,统一计划严密组织取得的,从而创造了在敌后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独特模式。这一伟大胜利,使山东抗战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力地牵制了日军,配合了八路军主力在山西四角地区的战略展开和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并以其平原游击战的新鲜经验,为党中央、毛泽东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指导方针提供了依据①。 1938年5月,国民党徐州会战失利,山东及华中大片国土沦陷,日军进攻矛头直指武汉。党中央根据战局变化和山东工作的大发展,在实际战略部署上把山东的地位和任务突出、加重起来。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在致华北各部首长电报中强调指出:“在上述情况下,华北游击战争还是广泛发展的有利时机,目前应加重山东、热河及大青山脉。”②1938年5月20日,党中央派郭洪涛率领约50名干部抵达山东。不久,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6月,边区省委制定了在全省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并报中央批准。从此,山东开始有计划地创建根据地的新阶段。 边区省委集中力量加强各地党组织建设,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迅速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基本建立起沂蒙山区、清河区、胶东蓬黄掖地区等3块抗日根据地以及鲁南、湖西、泰西、鲁东南等若干块抗日游击根据地。党领导的山东八路军(含冀鲁边和鲁西北地区)已达近6万人。1938年11月底,党中央又派黎玉、张经武率160余名干部到山东。12月,决定将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同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作为八路军总部直辖战略单位,统一指挥山东各地(不含冀鲁边与鲁西北地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辖10个支队又3个团,共2.45万人,所属地方武装共1万余人。从此,分散在山东各地的游击队成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党中央根据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华北各根据地斗争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把山东摆在全国特别是华北敌后战场重点发展的中心位置。按照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奉命挺进山东。从1938年9月至翌年3月,一一五师先后分3批挺进冀鲁边、湖西、鲁西地区。5月,罗荣桓、陈光又率部由鲁西挺进鲁南地区。1939年5月,党中央又决定派徐向前、朱瑞到山东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苏北地区八路军各部队。八路军主力入鲁及一纵的成立,极大地增强了山东人民的抗战力量,大大加快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进程。山东分局及山东八路军各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集中力量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而斗争”③的指示,在艰苦复杂的敌后游击战争中全力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至1940年底,山东八路军已发展到12万余人,其中山东纵队5.4万人,一一五师7万余人,约占当时我军总数的1/4,完成了中央交给的扩军整军任务。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空前发展。1940年7月,成立了全省统一的行政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至年底已在全省建立了两个行政主任公署、12个专员公署和79个县政府。根据地迅速扩大。至1940年底,相继建成鲁西、清河、鲁南、鲁中、湖西、胶东、冀鲁边、滨海等8大根据地,人口约1200万,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山东党组织也有巨大发展。到1940年,山东分局先后建立了7个区党委以及各级地县区委,党员总数达11万人,比抗战前增长了数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