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特点的探索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史学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类历史是在时间上展开的,时间是连续的,是无分割的,因而,从本来的意义上说,人类历史是绵延不断不可分割的。但是,作为具体事物的演变又是有阶段性的。这样,人类历史是可以分为若干阶段的,大阶段中又可以分为若干小阶段。某一具体的历史阶段,既然可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必定是因为它有不同于其它历史阶段的特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时期。作为一个特定的时期,它在近代史上居于什么地位?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它怎样区别于其它的历史时期?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做一考察。

      (一)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反帝斗争由失败到胜利的转折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诸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因此,打倒帝国主义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一百年来,中国人为完成这个革命任务进行了艰苦的英勇的斗争。但是每一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从全局上说都是失败了的,如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等。各个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在中国取得了特权,有的帝国主义还割去了大片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处于帝国主义控制之下,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剥削压迫之下。这种情况直到抗日战争才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收回了被日本侵占的国土和各种权利。同时,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也为了利用中国的力量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以减轻本国的压力和损失,英美等国废除了过去同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虽然不是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那样的方法取得的,但也和抗日战争密切相关。废除不平等条约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虽有反复,但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的实力,是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

      这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年来中国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巨大胜利。这次战争改变了过去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此后的反帝斗争是胜利的斗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反帝斗争的伟大转折点。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不限于上面的一点,它是完成整个民主革命任务的决定性的一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分析中国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时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一是消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二是推翻封建主义压迫。这就是说,中国的革命“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合起来也可以叫做民主革命。驱逐在华的外国敌人和消灭国内敌人这两个革命任务,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统一的。从中国民主革命的全过程来说,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是结合着进行的,是都必须完成的。但是在民主革命全过程中的某一具体阶段,在两大任务中把一个任务提到重要位置,首先完成;把另一个任务放到次要地位,准备在以后完成,在策略上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往往是非此不可的。这是战略上的各个击破。在这种意义上两大革命任务在具体完成的时候,是可以分开的。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坚持把对外的革命任务——抗日,和对内的革命任务——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区别开来,首先集中力量解决对外的任务。这样不仅没有延缓对内革命任务的完成,而是加快了对内革命任务的完成。这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互相统一、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抗日战争是中国反帝斗争的转变关键,从而也缩短了整个民主革命的过程。

      (二) 抗日战争时期是爱国主义空前高涨的时期

      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战争。中国的各民族、各阶级、各政治派别、各民众团体都参加了。各种政治力量,各种社会力量,出现了空前团结一致的局面。这种政治团结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呢?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高涨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超过了各阶级、各政治集团的利益的表现。“抗日高于一切”是那时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共同利益之所在。那时所有抗战的政党、政派、政治活动家,都以爱国主义号召人民起来抗战、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的胜利。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大声疾呼:“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华民族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一度叫这个名称)在1938年3月1日发表的政治主张中说:“中国这次反抗暴日侵略的战争,乃是中华民族争取生存的最后时刻。抗战胜利,中国才是中国人的中国,抗战失败,中国即变为日本的领土。可见抗战期中,抗战的利益,包含一切人民的利益,除极少数甘作亡国奴的汉奸而外,全国上下,不分党派,无间朝野,为民族利益计,为自身及子孙计,都应该牺牲其特殊利益,财产生命,一致团结,共同向战胜暴日的一个目标前进。”上述宣言,表达了全国民众的心声。抗战时期的中期以后,党派“磨擦”加剧,但党派利益仍然没有超出抗日这个共同利益。抗日战争时期高扬的政治旗帜是爱国主义。

      在上述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变化是一个重要事实。世界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贯反对用国家整体利益掩盖被剥削阶级的利益;反对民族主义,主张国际主义。这时,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说法。其一是“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这就是说,要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的民族斗争。“一切阶级斗争的要求都应以民族斗争的需要(为着抗日)为出发点”。“在民族斗争中,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表现了两者的一致性”。①其二是“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实施”。中国共产党人说:“对于我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密切结合着,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反抗日本侵略的政策和行动,“正是国际主义在中国的发挥,一点也没有违背国际主义。只有政治上糊涂或别有用心的人,才会闭着眼睛瞎说我们的做法不对,瞎说我们抛弃了国际主义”。②“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实施”,这是两条重要的政治理论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框架上安插了这样两条原则,是它的政治理论的一大变化。这也反映了全国抗战局面形成后中国政局的重大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