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中国家族企业生命的扩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余向前(1975-),男,浙江温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温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15 郑慧 温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15

原文出处: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家族企业组织制度转换的动力来自于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激化。一方面,市场、社会舆论和政府对企业诚信的要求迫切,而企业缺少取信于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公众的途径;另一方面,家族制的优势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缩小,其劣势日益显现,导致企业自愿锁定(lock-in)家族制。在内外矛盾的作用下,中国家族企业能否真正转制,使其生命得到进一步扩展的关键是主动采取社会资本积累战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组织制度,自发扩展企业生命。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9.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75(2003)04-0015-05

      自钱德勒将美国大型工商企业的成长概括为“经理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家族资本主义”的衰落以来,家族企业就被认为是要被现代公司制度代替的古典企业组织。日本企业发展史研究专家角野信夫指出:众多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是合理管理自己的资产,而并不关心企业实际经营决策,所以企业常采用委托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形式。[1](P46)然而根据资料,目前中国非公有制企业90%以上采用家族拥有形式:企业决策管理权高度集中于所有者,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并且许多企业主认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由我本人或家人来经营管理。

      由此引发的问题:中国私营企业为何选择落后低效的家族制度,它在完成原始积累、规模扩大之后会走向何方,它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又是什么?本文试图从制度和企业生命周期角度,来解释中国的家族企业的生命扩展以及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一、中国家族企业生成的制度因由及路径依赖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国有与集体企业经济效率低下、企业组织的缺失,使市场中存在大量潜在盈利机会,于是当计划经济的管制放松时,社会经济中就自发萌生了新的组织形式——家族企业。中国的私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家族企业的产权界区清晰。家族企业的私人产权是一个极端,国有企业的公有产权是另一个极端。相比于缺少排他性的公有产权,家族私有制在产权上容易界定;而且私人财产的使用权是根据财产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或特征划定的,属于某个私人专有,可以自由转让和获取收益。[2](P427)私人产权中剩余控制权(注:即决定资产除最初契约所限定的特殊用途以外如何被使用的权利。见:奥利弗·哈特《产权与企业的性质》载:陈郁主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316页。)的明确界定能激励企业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再与现代公司制相比,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简单、便于管理,可以迅速反应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更适合于中国大多数处于最小启动规模的私营企业成长。

      其次,家族企业是由血缘缔结的组织。个体在创业阶段往往采用家族制,与其企业发展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手段。创业初期,资金、技术、管理、情报等资源均极度贫乏,而家族成员间的忠诚信任成为一种资源进入企业可以弥补其他资源的不足。家族成员对家的依赖感和道德责任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在企业最困难和最关键的时候,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往往起到极大作用。而且家族文化可以融合进企业文化,成为凝聚企业员工,激发该团体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

      此外,由家庭、宗族组成的企业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各家族企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雇佣,结成融资网络和商业网络,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情报资源的匮乏,节约了交易费用。这种社会网络与家族制有一种社会文化层次上的吻合关系,随着这种网络的自增强,家族制企业也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所以,家族制企业不一定就是低效率的,“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比市场或科层更有效率和竞争力”。[3](P27~33)但另一方面,家族企业生成的制度因由也成为中国家族企业的一种路径依赖,决定了它的生命周期和扩展路径。

      二、中国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动力机制

      美国学者麦迪思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诞生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在不同阶段,其生产经营管理有不同的要求。[4](P37)国内学者潘必胜从企业控制权角度划分家族企业的周期:第一阶段是企业家族化,企业在组织管理和利益分配上都服从于家族的利益;第二阶段是家族企业化,家族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企业进一步制度化,但企业的组织与经管大权仍控制在家族手中;第三阶段,家族除了掌握企业的股份,已基本上从经营管理领域退出。他认为海外华人大企业正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化,而英美处于第三阶段,日本也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5](P12~18)借鉴以往研究,结合中国家族企业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创业期、平稳发展期、分化或演进期,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动力机制。

      

      创业阶段:在中国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家族制企业相比于其他企业组织制度的优势使其有存在的理由:私有产权的经济绩效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血缘关系使家族制取得了胜利,因此,企业规模从无到有迅速扩大,但总体规模很小。这一阶段的动力机制主要是:追逐经济中因存在计划所不及的制度真空而产生的巨大潜在利润(内在动力)和优胜劣汰的自由竞争规律(外部压力)。

      发展阶段:经过创业期,家族企业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企业规模和市场空间,从而进入平稳发展期。这一阶段使家族企业能快速而平稳发展的动力机制就是家族制度(企业组织制度)与靠亲缘结成的商业网络(市场组织制度)相适应所产生的经济自增强机制。布雷恩·阿瑟认为“自增强意味着某个特定结果或均衡具有某种经济的积累优势”,[6](P13~18)一个自增强的动态经济系统,是一个报酬递增、因果积累的良性循环系统。中国现在的家族企业可以说正处于平稳发展期,正在经济的自增强作用下顺利发展,所以这阶段是家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期。但是,当一种经济制度已被投入了大量的固定成本,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效应普遍建立了这样的制度系统时,“优势通常是不可逆转或转移的,系统的重新定位因此变得困难”,有可能“锁定”于一个劣等均衡之中。所以,在家族企业平稳发展阶段的后期,企业组织制度上的内在矛盾(如上图所示)、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外部矛盾由隐到显、日益加深,一些规模较大的家族企业已开始感到被“锁定”,企业扩展乏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