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营经济投资体制与政策环境的历史性进步 (一)民营经济投资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改革以来,国家对包括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在内的民营投资范围是不断放宽的。目前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民营投资已涉及农业、采掘、制造、电力、运输、仓储、商贸、市政公用、建筑、房地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旅游等各个领域。从民营投资的三大主要流向来看: 1.在传统制造业投资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推动增长的主力军。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普遍把传统制造业(除掉基础工业与高科技工业)作为主要的投资领域,在诸如家电业、服装业、玩具业、饮食业等行业中显示出强大投资产出优势,填补了国有投资退出而留下的空间。1999年与1997年相比,国有经济在传统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从53%下降到43%,民营经济的投资份额则由15.6%上升到了20.1%。1999年,在传统制造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占31%,外资占24%,民营经济已经占有了45%的份额。 2.在传统服务业的众多领域投资地位突出,已经具有产业优势。我们把服务贸易(注:根据《国际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业包括十二大类产业领域,即商业性服务、不动产服务、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文件娱乐、交通运输、其他服务等等。我们可以将以上诸多行业主要概括为一般或传统服务业(包括建筑业、商业性服务、不动产服务、娱乐服务业等)和新型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金融保险、卫生体育、旅行社、旅馆业、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业)两大类。)的诸多领域分成传统服务业与新型服务业两大类。在传统服务贸易的诸多领域,由于国家投资限制较少,民营投资的比重较高,尤其在房地产业、批零贸易与餐饮业、其他服务业领域的投资高度集中,成为推动行业投资扩张的主导力量。1999年,民营投资在上述三个行业的投资已经达到了43%、55%、96%。 3.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投资优势显现,正在战为后起之秀。所谓高科技产业包括仪器、仪表、办公用机械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国家对民营投资高科技产业持高度支持政策,民营经济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投入与产出作用日益突出。1997年与1999年相比,国有经济在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份额由30.5%下降到24%,民营经济的投资比重则由16%上升到18%。尽管民营还低于国有与外资投资份额,但从产出来看民营经济则是后起之秀,1997年,外资在这一产业所占份额还接近50%,民营不足20%,1999年,民营经济的产业份额(32%)超过了国有经济(29%),且直追产业比重有下降趋势的外资经济(39%)。 (二)民营经济融资渠道与方式趋于多元化 1.民营证券融资的机会有所扩大,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崭露头角。过去股票发行实施行政审批与数量控制管理,在上市指标分配上对国务院确定的120家重点国有企业给予了优先考虑。2000年国家出台了新的股票发行入市管理办法,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障碍有了突破,民营经济进入股票发行的大门得到了一定的放松,成为民营投资的新财源。 2.民营获取信贷的规模不断增加,成为银行贷款新的增长点。80年代初,国务院在关于发展城乡个体经济的政策规定中,明确个体工商户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商业银行法出台后,规定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贷款是一视同仁的。人民银行在200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制定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政策措施,各地纷纷建立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银行在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时的后顾之忧,推动了民营银行贷款的增长。 二、民营投资政策与体制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 尽管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长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体制与政策环境的不完善,使得民间投资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结构失衡,有些投资行为甚至远远偏离了轨道,没有很好地发挥民营投资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能,影响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制约了社会投资增长。 (一)民营投资结构与国民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不相协调 从民营经济投资布局的整体来看,在一部分产业领域民营经济进入深度明显偏高,无论是投资比重还是产出比重均显示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有些领域甚至进入过度,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局面。但是,在另外一些产业领域,民营经济投资进入的深度则明显偏低,无论是投资比重还是产出比重均显示了短缺与不足。目前民营经济在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业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呈现严重的投资结构不均衡的状况。 (二)民营投资增长的地区差别较大,中西部发展水平不平衡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民营经济投资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的民营投资、外商投资相对较高,国有投资相对较低;而西部的国有投资比重较高,民营投资与外商投资比重则相对较低;中部地区则呈现出中间状态。尽管近年来国家与地方均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但是从各个地区民营经济投资增长的速度与比重变动来看,仍然是东部地区民间投资呈现快速发展的格局,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民间投资明显滞后。 (三)民营投资增长“点高面低”,不同规模企业政策受益相差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