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几年,正泰集团已由一家注册资金仅5万元、产值仅1万元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成为一家股份社会化,品牌国际化,组织协作化,产品系列化,产业科技化,营销网络化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企业集团。截至2001年底,正泰集团员工增长了2600多倍,资产总额增长了3.4万倍,销售收入增长了60多万倍,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低压电器行业最大的产销企业,正泰为何能够快速发展?是什么力量让正泰在十几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泰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索。 聚焦正泰发展历程 作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一面旗帜,正泰集团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规模不断扩张,效益不断增长,制度不断变迁的创新发展之路。 1.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温州柳市形成了以低压电器为主要产品的专业市场。1984年7月,正泰集团的前身——求精开关厂正式成立,1988年1月,求精开关厂领取了第一个由国家机电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当时,柳市的假冒伪劣产品到处泛滥,但求精开关厂却选择了以质量求发展。这是一条长远发展之路,为正泰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1990年,企业产值为500万元,1991年,产值翻番,达到1000多万元。 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正泰开始审时度势,寻求新的突破。当时摆在正泰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坚持家族的绝对控股;另一条是走分红入股、分担风险的道路,正泰选择了后者。1991年9月,正泰与美商合资正式成立了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突破了狭隘的家族工厂式管理模式,开始向股份合作式的公司制管理模式转变。合资后,正泰利用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迅速推进管理的现代化,并开始将产品打向国际市场。至1993年底,正泰的总资产已经达到5276万元,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 2.发展阶段 一定的经济规模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1994年,正泰以品牌为核心,产品为龙头,销售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组建了温州地区同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温州正泰集团,开始步入以规模经营与机制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性发展阶段。 正泰的规模扩张在四个方面迈出了成功的发展路子。首先是横向发展,通过资源整合来降低生产与管理成本。1993年,柳市低压电器业已陷入恶性竞争,正泰以品牌为核心,以原来的工厂为母体,通过投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吸收和组合了近10家低压电器厂家,开始进行成立集团公司的探索,企业也由此步入集团化、专业化的大规模经营阶段。 其次是纵向发展。通过对产业前向和后向整合战略的实施,正泰抓住了产业链条中增值的最大环节,迅速地增强了自身的实力。1996年,正泰集团成立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始实施前向整合战略。2001年,成套公司产值达6亿多元,利润6000多万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正泰正进行后向整合,向输配电一体化的专业化集团公司发展。 接着是地域扩张。正泰集团在成为全国无区域企业集团后,开始将触角伸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一是销售网络的扩张。目前,正泰已经在全国各地设有1020家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处,在国外设立了5家分公司和30多家销售总代理;二是市场的扩张。2001年,正泰与山东鲁能集团、上海联能仪表、江西省电力公司分别组建了合资公司。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正泰已经在北京、上海和美国硅谷设立了自己的科技开发机构,正在逐步形成以温州为开发基地,上海为开发中心,北京中关村和美国硅谷为开发点的多层次、开放性技术开发的总体格局。 最后是产品的扩展。与正泰的发展过程相伴随的,就是其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档次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目前,正泰集团已经可以生产经营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通信设备、仪器仪表、汽车电器、建筑电器等1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20000多种规格的产品。 规模化经营必将给正泰带来规模化的效益。以表1的数据为例,1997年到2001年,正泰集团的年销售收入水平与总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46%和32.23%,远远高于国内同类企业平均水平的9.70%和6.50%。正泰集团的利润指标与国内同类企业相比也是如此。这说明正泰集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在与国内同类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已经赢得了明显的规模优势。 表1 正泰集团与国内同类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年份 销售收入(亿元) 总资本(亿元) 利润(亿元) 正泰 国内同类平均 正泰 国内同类平均 正泰 国内同类平均 1997 16.01 / 5.62 / 1.01 / 1998 20.06 6.64 1.40 1999 25.93 1.77 7.57 2.68 1.53 0.0646 2000 41.34 2.13 11.30 2.81 2.34 0.0839 2001 60.56 2.38 17.17 3.04 3.20 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