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私企家族化批评热的冷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华工商时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关于私营企业家族化的评论,不时见于报端,其批评烈度,有越来越旺之势,成为私营业者及从事私营经济管理服务工作人士,继姓社姓资、姓公姓私之后的第三种心理负担。

      大量的文章几乎众口一词,把私营企业的家族化现象说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将难过加入WTO以后的竞争关,必须尽快进行现代制度的改革。但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并不支持这种结论。虽然专家们的忧心可嘉,然而私企业主们却并不领情,除了加紧培养自己的子女外,基本不去理会那些说三道四,仍然我行我素。

      事实上那些企业发展得真不错,规模日见扩大,台阶一个一个地上,丝毫未见就此罢手或衰退的迹象。我所在的富阳市,两万余家个体户,5000余家私营企业,几乎青一色的家族制,但它们创造了富阳市GDP及税收的98%,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使富阳市跻身浙江省10强与中国的百强。如今发展势头仍然很旺。

      是什么原因使私营企业主们铁了心,明知故犯,置专家们的忠告于不顾?家族制是否走到了头?

      家族制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它本质上与各种管理模式,包括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

      不少经济学家著文,列举了家族制的很多弊病,把家族制说成是一种与先进的现代制度不相容的落后模式,甚至两者是矛盾对立的。我认为这起码是一种偏见。

      工业革命起源于西方。我们现在崇尚的先进、现代经济模式,也从发达国家传入。在那里是否排除了家族制?事实正好相反,家族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家族制企业占有绝对的优势。

      让我们用一组数据加以说明。

      500强雄居世界,1/3是家族制企业:美国的中小企业80%是家族制;“杜邦”、“松下”、“正大”等等这些享誉全球的现代企业无不都是家族制;美国的家族企业占了该国新增就业率的78%;家族企业在本国GDP中的占有率:美国占50%、韩国占48.2%、马来西亚占67.2%;而菲律宾和印尼,最大的10个家族占了本国市值的一半;享誉亚洲的香港“李锦记”已传至第四代。

      这些企业的管理不可谓不先进,不可谓不现代,但它们却是货真价实的家族制。可见家族制企业完全适应现代的先进管理。两者是相容的,并不矛盾。

      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99%,而中小企业几乎全是非公有制企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家族制经营的企业至少占了90%以上。如四川的“希望”、宁波的“方太”、杭州的“万向”、温州的“正泰”和“德力西”,谁又能说这些企业是落后的。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法律并不排斥家族成员以自己的股份合股组建公司,说明家族企业完全可以应用现代企业制度。

      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所长张国有教授认为:家族化管理机制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我完全赞同这种观点。这一传统从古代走到现在,还将从现在走向将来。它完全可以,实际上也是与时俱进的。

      至于很多批评意见,可能与“公”、“私”观念上的认识长期保守有关。

      家族制企业的生命力来源于内部成员的忠诚,相互信赖所带来的安全感、凝聚力

      为家族制企业的生命力担心是多余的,无论国际或国内,目前家族企业表现出的生命力旺盛得很,说明家族企业在竞争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其实企业形式无所谓优劣,关键看它在市场竞争中的管理交易成本的高低。

      家族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管理成本低。家族成员间有无法割舍的特定血缘关系,彼此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其整体利益的一致性是一种强力凝聚剂,使彼此心照,兴则共荣,衰则俱损。成员对家族的忠诚,彼此间的信任和了解的程度远胜于非家族企业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家的凝聚力甚至胜于宗教、社团、党派。

      自然,家族成员间也有为利益明争暗斗的内耗,但这种内耗比之于用人失察损失要小得多。企业主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把企业交给非家族成员去经营,便无商业秘密可言,一旦被怀有异心的人利用,拿走了技术、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跳槽另就或自办企业,这就可能致家族企业于失败的境地。当今这样的例子也并不鲜见。

      私营企业的资产是家族的,创业者不可能将自己拼搏一生艰苦创下的家业交给外人去经营,出于资产安全和事业延续的考虑,家族制就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的首选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这种以家族忠诚为纽带的经营管理,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给私营企业造就了不断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随着家族制企业发展,规模扩大,管理人才不足的矛盾逐渐突出,出路是加快培训家族成员和引入外才

      家族企业的优势,前面已列举不少,但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个体经营时,雇几个帮工,自己打理,三下五除二很轻松地做好了。一家小企业,问题也不大,夫主外,妻主内,成年的子女跑跑场子,极大多数企业经营得也不错,绩效年年大幅增长。

      多年过去,情况变了,企业规模扩大了,从小工厂变成大工厂,大工厂变成公司,公司又升级成了集团公司,资本仍是家族的,但家族规模的扩大没有企业规模扩大来得快,于是管理人手严重不足,加之老一代家长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对新科技、新知识的接受有一定的困难,快速发展与管理滞后的矛盾开始突现。这就是本篇开头说的,让很多专家忧心而疾呼要予以改革的现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