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共产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逐步推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历史性转变使中共党史学界一扫万马齐瘖的局面,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的繁荣景象。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这种变化和中国中共党史学界出现的新局面,无疑对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和中国革命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如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天儿慧所说,日本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似乎正处在大的转变时期。与此同时形成了两股带有特点的潮流。所谓转变,简言之,就是重新认识以前那种以毛泽东为中心,或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描绘中国革命史的基本倾向,不管对毛泽东,还是对中国共产党,都在重新做相对的研究”①。他认为,成为这种转变契机的,是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及对“文化大革命”的重新认识以至否定等中国自身的一系列政治动向。天儿慧教授所指的两股带有特点的潮流是:1.日本学术界正在开拓中共系列以外领域里的革命史研究;2.开拓中共系列内的,不过是开拓非毛泽东系列或非中共中央系列领域里的革命史研究。从近十几年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看,确实如此。属于第一种倾向的是对国民革命时期非中共系列的运动、组织和领导人等的各种研究。例如,山田辰雄著的《国民党左派之研究》(庆应通信,1980年)和横山宏章著的《孙中山的革命和政治领导》(研文出版,1983年)等。研究论文也很多。山田辰雄著的《国民党左派之研究》,主要分析了20年代国民党左派的组织基础、政治行动方式和政治路线。他认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史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阶段,而国民党史的研究显然十分落后。在国共两党历史性对立依然存在的今天,综合研究双方的立场,重新编写中国现代史,这是未直接被卷入对立的外国中国学者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关于研究国民党史的意义,他认为1.以共产党史研究的成果为前提,补充中国现代政治史中的欠缺部分;2.通过研究国共两党对立的侧面,在中国现代史中相对地理解各自的政治路线;3.在弄清国共两党的一致点和对立点之后,理解国民党左派的重要性;4.为孙文研究提供新视角。1980年3月,以山田辰雄,宇野重昭、藤井昇三和姬田光义等为中心,成立了“民国史研究会”。该会提出的今后工作方针是:1.研究国民党代表大会;2.收集民国史有关文献资料,评估研究成果等。属于第二种倾向的,似乎还可以分成以下两点:第一,把中共中央内部非毛泽东的部分作为主体进行的研究;第二,以中共中央影响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等所谓的地方和基层为中心描绘革命的政治动态的研究。今井骏、姬田光义、古厩忠夫、蜂屋亮子、石井明和横山宏章等分别以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和刘少奇等毛泽东以外的政治领导人为对象进行了研究,他们相继发表了研究成果。另外,按照日本学者的说法,关于毛泽东研究,从前常见的对他的正统性和独特性要么积极评价,要么批判。而现在无论是评价还是批判,都努力做到有根有据,这种研究风气正在迅速加强。关于第二类问题的研究,对中共创立初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城市和农村群众运动的研究成果特别显著。在以前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中,尚无人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非中央一级进行实证性研究。但是,70年代末以来,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少。例如,田中恭子的一系列论文活用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珍贵史料,她考察了中共中央领导人之间、中央和地方领导人之间以及干部和农民群众之间在土地政策问题上的路线、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各种问题。对晋冀鲁豫地区土地革命的研究,有加藤祐三、川井伸—和内田知行的论文。研究东北地区的,有姬田光义和西村成雄的论文。另外,小竹一彰的《国共内战初期土地改革中的群众运动》一书,对《东北日报》和晋冀鲁豫的《人民日报》进行了详细的数量上的分析,并对两地区做了比较考察。

      野泽丰曾经指出过,“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只能从一张白纸起步”,在这中间“可以说在中国研究上出现了‘两条道路’的倾向。一方面是吸取中国革命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引进美国的中国研究成果。特别是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刮起了把‘毛泽东思想’绝对化的风潮。由此似乎认为中国现代史就等于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就等于中共党史,中共党史就等于毛泽东思想史。就这样把对中国的认识一般化了”②。50、60年代,美国的中国政治研究对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影响很大,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出版的I·B·施瓦茨的代表作《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的崛起》是对日本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冲击。③该书对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影响之大,也可以从该书的译者之一石川忠雄的下述高度评价中了解到:“正如人们公认的那样,这本书在美国的中国共产主义研究中开创了新纪元。第一版发行后已经过12年的今天,尽管也有各种各样的评论,但如果说它是空前高水平的研究著作,也并不过分”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70年代末以来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出现了主体性变化,也就是说,一种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共党史研究初见端倪。其主要表现有:

      1.编辑出版有关中共党史和毛泽东的资料汇编。日本中共党史学界十分重视有关中共党史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70年代末以来,继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主持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史资料集》(共12卷)之后,日本劲草书房又出版了由太田胜洪,小岛晋治、高桥满、毛里和子合编的《中国共产党最新资料集》(上卷于1985年7月25日出版,下卷于1986年11月25日出版)。这套资料汇编收录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文献。编者认为,“作为亚洲大国的中国发生的大转变,不仅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的大事,而且必然给外部世界,尤其给同日本关系带来很大变化,并且现在正在带来变化”。日本劲草书房对出版这套比较系统地反映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资料汇编很重视,认为“这是了解现代中国的基本文献。”

      参加有关中共党史资料汇编的翻译和编辑的学者,推出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宇野重昭、小林弘二、矢吹晋合著的《当代中国的历史1949~1985》一书,可以说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以下两点研究成果值得注目:(1)把当代中国分成两个时代,即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进行研究,作者具体地分析了两个时代的特点和异同。在80年代初,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足见日本学者的洞察力。(2)认为“文革”前十年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摸索时期。作者在书的“前言”中写道:“建国后的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在进行各种摸索,遇到了各种挫折,中国的摸索也是人类的摸索。”这种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