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党接管沈阳的成功经验及其指导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永涛 沈阳炮兵学院。邮编:110162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大批城市获得解放,我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就是如何接管已被我占领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由于我党长期在广大农村进行革命斗争,远离城市,对如何接收和管理城市应该说是缺乏经验的,因而要有一个摸索方法、探索途径、推广经验的过程。我军攻占石家庄、洛阳、济南后,城市接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但还很不成熟,还没有接管百万以上人口大都市的经验。沈阳是我党最早接管的大工业都市,接管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卓有成效,给我党以后接管中心城市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948年9月,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看到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果断地发动了辽沈战役,同年11月2日解放了沈阳城。古城沈阳及其周围市县构成了我国当时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该城也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交通中心,成为第一个落到人民手中的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性大都市。因此,怎样接管好沈阳,使之成为支持解放战争的后方基地,并为我党以后接管大城市取得经验,具有决定性意义。党中央和东北局对此十分重视,10月下旬就完成了入城接管工作人员的选拔工作。1948年11月2日,4000名党政干部在陈云同志率领下,随攻城部队进入沈阳城,并立即着手接管工作。当天即成立了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陈云同志任主任,陶铸同志为副主任。军管会是军事管制时期沈阳市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统一指挥沈阳的接管工作。中共中央东北局制定了接管要达到的目的:“(1)完全肃清一切残余的敌人和散兵游勇以及任何进行武装抵抗的分子;(2)接收一切公共机关、产业和物资,并加以管制和监督;(3)恢复并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消灭一切混乱现象;(4)逮捕战犯及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没收那些应该没收的官僚资本;(5)建立系统的革命机关,建立革命的警察、法庭、监狱,建立物资及生产的管制机关与监督机关,建立临时的各界代表会。”由于以陈云同志为首的沈阳军管会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指示精神,认真吸取其它中小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教训,并能结合沈阳市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在沈阳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使接管工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全部接管工作仅用一个月就基本完成,并形成了一套接管大城市的宝贵经验。

      我党接管沈阳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取了“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方法。

      各按系统:就是根据国民党在沈阳的各个不同的系统,军管会对口设立了八个接收单位(市工委在外),各单位负责接收与本部门相关联的系统。政务处负责接收原国民党的政务委员会、各省流亡政府、国立省立学校、文化机关等不属于市管的机构;财务处负责接收原国民党的物资调节局、银行、税局等财政系统;经济处负责接管原国民党的资源委员会、生产管理局、中纺公司、东北电力局等工矿企业;后勤处负责接收原国民党的第六补给区;铁路处负责接收原国民党的沈阳铁路局、中长路局、东北运输总局等;公安局负责接收市属党政系统、警察和特务系统;卫戍司令部负责接收“东北剿总”在沈阳的军事机关;办公室属秘书处性质,负责管理签发接管文件。以最为庞大复杂的经济处工业部的接管工作为例,可见“各按系统”接收的情况。工业部作为沈阳军管会经济处的直属单位,负责接收国民党在沈阳的四大企业系统,即资源委员会、资委会东北电力局、生产管理局、中纺公司。(1)资委会在沈阳有15个单位,其中有8个是直接生产单位,都是基本的工业精华,除机车车辆公司交铁路处接收外,其余如机器、冶炼、化工、橡胶各厂均由工业部接收。(2)资委会东北电力局,除接收东北电力局及沈阳分局和在沈的修理厂、材料库、营业所等单位外,原沈阳“中央电工器材厂”及抚顺电瓷工厂也由工业部接收。(3)生产管理局,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有工厂435家,全部由工业部接收,其中出租合营46家。(4)原国民党的中纺公司所属的沈阳纺织厂、沈阳染整厂和原生产管理局东北纺织公司所属的两家纺织厂及染织厂、帆布厂、纤维厂等5个单位均由工业部接收。经济处工业部总共接收机器设备12516台,动力设备1728台,运输设备2229台,职工7807人。其接收经过这样几个步骤:护厂、点交、复工、清理、调整和建立正常的管理机构。由此可见,这种“各按系统”的做法,好处在于保持原系统不乱,便于了解情况,人心安定,顺利过渡。

      自上而下:军管会入城后,就立即发出布告,要求各原有机关、厂矿、学校等部门的最高主管人员,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如果第一级主管人员不在,则由第二级办理,依次类推,谁出问题谁负责。同时,通过我地下党组织了解的情况以及下面一般群众反映的情况,弥补自上而下的不足。这样做的结果,使原主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关系,便于顺利、平稳、完整地交接。

      原封不动:军管会通知旧职人员均按原有职务照常上班,政府部门只撤换少数头子(如市长、厅长、局长等),工厂企业只派去军代表,同时对已照常上班的职员、工人一律发放生活费10万元(东北币)。这样做起到了迅速复工、保障群众生活、安定人心的作用。

      先接后分:军管会规定各接收部门只有接收权,而无使用权。所有资产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一律不准搬动,待全部接收后再统一分配。接收证件必须由军管会办公室统一印发,专人负责审查盖章,否则一律不准接收。这样做的结果,保证了令出一门,令行禁止,使整个接收工作有条理按计划进行。

      二是首先抓紧解决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助于恢复秩序、稳定人心的一些关键问题。主要有:

      宣传政策、稳定人心。沈阳刚解放时,人们对共产党的政策还不十分了解,存在许多疑虑;人心不稳。11月3日,军管会就立即发布了第1号“安民告示”,积极宣传我党的城市政策,告知市民,我们只对少数罪恶极大的反革命分子进行处理,只没收官僚垄断资本,使惶惶然的市民消除了疑虑,并积极协助我军接收。同时,作为军管会喉舌的《沈阳时报》于11月17日创刊,在创刊号上发表社论,号召“全体市民通力协助民主政府,自动保护一切公共设备建筑,检举一切破坏分子,帮助卫戍部队和公安人员恢复秩序,各安生业,建立新民主生活”。到处有报贩叫卖,深受市民欢迎。为满足知识青年对解放区书报的渴求,军管会入城时还携带了大批书报,有计划地散发、赠送给各学校、工厂、机关。同时,东北书店开始营业,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向全市广播,及时把党的政策、军管会的决定传送到千家万户,人心更加稳定。

      恢复市政交通。军管会十分重视市政交通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11月3日,即沈阳解放的第二天,电业局就恢复送电,市内一片光明。4日电话通了,5日邮电把沈阳与全东北连在一起,6日电汽车恢复运行,自来水开始供水。接着安沈、沈抚铁路相继恢复通车。同时,军管会还规定12月1日——15日为全市清扫突击期,全市人民都发动起来了,清扫垃圾、粪便,使街道市容为之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