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研究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宪文,1935年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曲折的研究道路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1956年以来,民国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6-1971年,可以说是民国史研究的提出阶段。1949-1955年,除普遍学习中国革命史外,谈不上有什么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更没有中华民国史研究这个学科。1956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国现代史》,由于学者们对分期问题认识不一致,因而由李新主持编写的这部书定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仍然沿用中国革命史的体系,绝大部分内容与中国革命史没有区别。同一年,我国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中华民国史研究被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可是,次年在全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1958年又有“教育大跃进”、“史学革命”。历史教学和学术研究,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现代史研究突出革命斗争,对史学领域中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开展了大批判。在这种形势下,学者们大多不愿意去研究中华民国史。虽然1961年董必武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会议上,提出重写清史、编写中华民国史,但是无人响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代替了整个中国现代史的研究,中华民国史成为史学研究的禁区,几乎没有人敢于问津。这一时期,民国史方面的出版物极少,具有代表性的如: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即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前身)编辑了一套《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共244册,内容为1919-1949年间中央政府的档案史料,很有学术价值;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了一套《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它后来成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基本史料。从1959年开始,全国各省市政协组织编写出版《文史资料选辑》,为民国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口述史料。

      第二阶段:1972-1978年,可以说是中华民国史研究的草创阶段。在1972年举行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编写中华民国史被提到议事日程。会后,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以后改隶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组(后改为研究室),以李新、孙思白教授为首,开始组织力量编写《中华民国史》。

      虽然决定编写中华民国史,但是由于处在“文革”期间,民国史的研究活动还局限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等少数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为民国史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这一时期,基本上没有民国史方面的著作出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为编写中华民国史,由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其中包括大事记、人物传记和各种专题资料、译稿等。

      第三阶段:1979-1984年,可以说是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发展阶段。1979年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中国历史学规划会议,制定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史学发展规划。这是1949年以后我国举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史学工作会议,它对民国史研究起了重要的组织和推动作用。会后,民国史研究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1984年5月,首次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这是一次十分有成效的学术会议,有200余名历史学者出席。它的召开,消除了一些人对民国史研究的疑虑,动员了更多的人投入民国史研究,密切了研究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从而形成了民国史“研究热”。

      这一时期,民国史资料开始大量出版。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出版了《中华民国史资料汇编》若干册,《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若干专题。各地档案馆,保存有民国时期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档案史料,陆续整理出版了一些很有影响的资料汇编。随着人物研究日益深入,著名民国人物的文集、全集、年谱、日记、书信等,不断问世。民国时期的一些有影响的报纸、期刊、图书,如《申报》、《大公报》、《晨报》、《民国日报》等大量影印再版。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外国和港台地区的书刊,如国民党党史会编辑出版的《革命文献》、沈云龙主编的大型史料丛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也传入大陆,扩展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第四阶段:1984-1994年,可以说是民国史研究走上繁荣的阶段。(一)民国史的资料和著作,继续大量出版,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创办了《民国档案》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民国春秋》杂志。各省档案馆出版的馆刊中,刊布了不少档案史料和研究论文。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即将全部出版。中央一级的政府公报,也不断影印发行,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不少可贵史料。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中华民国史丛书》已出版38种,涉及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和专题,是一套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二)一批民国史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起来,培养了一批研究人材,形成了一支较强的研究队伍。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之后,在一些高校和省社会科学院建立了民国史研究室或相关的研究机构。南京地区建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会。许多地区建立了有关孙中山、辛亥革命、中日关系、中美关系、民国经济和地方史等方面的学术团体。在各地学者的支持和参与下,南京大学建立了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并于1994年开始定期出版《民国研究》。近1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等单位,招收和培养了一大批研究民国史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民国史在年轻学者中引起了浓厚兴趣。(三)民国史研究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的地区有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武汉、天津、杭州、昆明、重庆、沈阳、长春等城市。在这些城市都形成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特色,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四)海内外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大批外国学者和台湾同行来大陆访问研究或搜集资料。1987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学术研讨会,成为民国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在兴中会诞生100周年之际,1994年12月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了“振兴中华100年——第三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就1894年兴中会建立百年来的中国政治演进、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新的论点,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定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