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评陈独秀的《论国民政府之北伐》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盈宏 华南建设学院社科系

原文出处:
安徽史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26年7月7日,正当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兵北伐的时候,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上发表了《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①(以下简称《北伐》)。该文认为,这次北伐仅仅是“讨伐北洋军阀的一种军事行动,而不能代表中国民族革命之全部意义”。真正革命意义上的北伐的时机尚未成熟,因而反对广州国民政府此时出师北伐。此文一出,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内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对当时的政治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对《北伐》的历史评价,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到对陈独秀本人评价的影响,史学界完全持否定态度,把它看成是陈独秀根本反对北伐的明证和他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具体表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陈独秀个人评价的变化,史学界对它的看法有了改变,出现了褒贬不同的意见。有的说它“对北伐战争存在严重错误观点”②;有的说它“同北京二月特别会议唱反调,错误地认为革命的北伐时期尚未成熟”③;也有人说它“对北伐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态度,没有提出我党在北伐中应采取的方针”④。但另一种看法认为它“主旨却是把矛头指向蒋介石的”,因而“以往学术界批判陈的这篇文章……是简单化地看待了这篇文章”⑤。有人认为,陈独秀在文章中劝告国民政府北伐必须兼顾民众利益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⑥。台湾学者站在另一立场上,抓住陈独秀此文中反对北伐的观点,攻击共产党根本反对北伐、破坏国民革命。这种观点无疑带有政治偏见。笔者试图谈谈自己的看法,请专家们教正。

      一

      《北伐》的基本观点是陈独秀一贯主张的民本革命思想在北伐问题上的反映。换而言之,它是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陈独秀必然要倾吐的政治言论。

      陈独秀民本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主张革命以民众为根本,即革命的力量来源于民众,革命的目的服从于民众。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陈独秀推论出,武力必须与民众相结合,脱离民众的单纯的军事行动,是反革命的行动。陈独秀的民本革命思想产生于“五·四”运动后。他说自己“前半期,即‘五·四’以前的运动,专在知识分子方面;后半期,乃转向工农劳苦人民方面”⑦。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和中国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都使陈独秀认识到民众是革命的基本力量,要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民众。关于“民”的内涵,陈独秀曾说过:“越向下层的劳动阶级,越富于革命性”,“尤其是最下层的劳动阶级”⑧。因此,作为“革命之主要的动力”的民众就是这些下层劳动阶级,具体来说,就是“商人工人农民”(后来他把士兵也列入民众之中,但士兵也来源于工人和农民)以及革命的知识分子⑨。资产阶级虽然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是“他们的革命热总是间歇的,越向上层的资产阶级越富于妥协性”⑩,因此,从整体来说,资产阶级不能算作为革命基本力量的民众。显然,陈独秀所指的民众,就是工农劳苦大众以及包括下层商人和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

      陈独秀认为革命是一种科学的暴动。“这种科学的暴动,决不是一时的冲动,乃建设在长时间无数的有训练有纪律的民众运动上面。(11)”因此,在革命之先,须有由一些先锋战士组成的革命党,深入到民众中去,作艰苦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唤醒民众,使“民众了解革命是于他们有利的,革命的胜利就是他们的胜利,起而拥护此胜利”(12)。到这时,民众已经感到自己的利益同革命紧密相联,革命热情空前高涨,革命党应进而组织民众和训练民众,使民众的革命知识和革命经验进一步丰富,然后再“组织工人、农民、士兵的大民众”进行“联合大的大暴动”(13),用革命的暴力打倒反革命的暴力,建立革命政府。他设想的革命发展三部曲为“先有了强大的革命党,然后才能有革命军队;有了革命军队,然后才能有革命政府”(14)。因此,陈独秀认为,革命军队和军事斗争是民众革命运动高涨的自然产物,它来源于民众和革命党,也理所当然地服从于民众,接受其监督与指挥。陈独秀把武力能否同民众结合看作判别军队是革命还是反革命的分水岭。他说:“革命的武力至少必须与民众合作,必须受民众的和党的制裁”(15),革命的武力“若不与民众结合,不得到民众的拥护,也不能够成为一种革命的武力,并且这种离开民众的武力,很容易走到反革命”(16)。因此,他提醒革命阵营里面的军事首领,“在这创造国家的大事业中,自然少不得许多有力的领袖,但英雄时代,贤人政治时代都快过去了,这种新势力若不建立在大群众的需要与同情的力量上面,不是难以持久,便是造成新的军阀。(17)”告诫他们不得脱离民众。

      陈独秀的民本革命思想强调武力服务于民众,武力必须与民众革命运动相结合,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显然比孙中山原来的单纯重视军事斗争、轻视民众运动的思想要进步和有意义。但他认为军事运动是民众运动高涨到相当规模时的自然产物,因而军事运动必然落后于民众运动,因此革命党只能首先集中精力搞好群众工作,不应急于搞军事斗争,这就机械地理解了军事运动和民众运动的关系,走向了单纯重视民众运动而忽视军事运动的另一极端,因而也是错误的。实际上,在革命中,军事运动常常和民众运动密不可分。军事运动的产生固然要有民众的革命要求和民众运动作基础,但民众运动也要有军事运动作保护,有时军事斗争可以起到发动群众,唤醒群众的作用,本身可以造成民众运动。因此,在革命中,军事运动常常是伴随着民众运动而产生,两者并非截然分开。

      陈独秀民本革命思想中这一缺陷,在《北伐》中有集中的反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