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北伐战争初期,蒋介石通过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等手段攫取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为了抑制和削弱蒋介石的个人军事独裁统治,国民党左派企图让远在欧洲的汪精卫回国复职,开展了“迎汪复职”运动。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该运动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当北伐革命统一战线出现危机后,把挽救危机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精卫身上,并主动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让给所谓的“国民党左派”。在北伐战争不断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没有抓住时机积极广泛地开展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势力,而将全部精力用于迎汪复职上。“四一二”和“七一五”的历史事实,充分表明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策略的失误。之所以犯此错误,一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国民革命──国民党主体论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影响,二是对蒋、汪缺乏正确的认识。迎汪复职运动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统一战线中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采取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方针,才能使革命立于不败之地。 “迎汪复职”运动是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蒋介石新右派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探讨陈独秀和中共中央对于“迎汪复职”运动的态度及教训,对于进一步研究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是很有意义的。 1.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利用东征和处理“廖案”所建立起来的威信和掌握的军事力量,对中共和国民党左派进行突然袭击,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汪精卫对事变一无所知,且一度遭到软禁,于3月23日愤而请假养“疴”,不久又秘密出走法国,致使国民党左派顿失重心、群龙无首。5月15日,蒋介石不失时机地操纵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旨在削弱、限制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攫取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事部长的职务。6月5日,国民政府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根据《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的规定:“凡国民政府下属之陆、海、空各军均归总司令统辖。此时,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政、民政、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指挥”①。7月初,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临时会议又选举蒋介石为中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并特任蒋介石为国民政府委员。这样,在北伐战争之初,就出现了“党权、政权、军权皆集中于总司令一身”的不正常状况,以致于形成“蒋所在地,就是国民党中央所在在地;国民政府所在地;蒋就是国民党,蒋就是国民政府。威福之甚,过于中山大元帅时”②。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左派自然想到远适异国的汪精卫。汪是孙中山麾下的“三杰”之一,在国民党内很有影响,孙中山逝世后一直以左派领袖面目出现。早在汪精卫出国不久,就有一些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地方党部“电请中央函催汪精卫同志销假视事,俾中枢有主,成就北伐大业。”③北伐战争开始后,国民党的一些省市党部纷纷电请远在欧洲的汪精卫销假视事。8月10日,何香凝在国民党中常会第47次会议上提议:“现在请汪主席销假者既函电分驰,中央应分别答复及将原函电转汪主席。”会议决定“将各党部及团体请汪主席销假各件抄寄汪先生。”④正式拉开了迎汪复职运动的帷幕。 8月20日,蒋介石获悉迎汪情况,认为其目的在于“倒蒋”,非常恐慌,一面派胡公冕去上海找陈独秀,声称汪回来将为小军阀利用和他捣乱,会分散国民革命的势力,一面请维经斯基赴鄂,企图假共产国际的权威,说服共产党人不支持迎汪复职运动。 客观地说,中共中央对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的性质是有认识的,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倾向和个人野心也是有所警惕的,但缺乏明确的对付蒋介石的方针和政策。北伐出师之前,军事顾问加伦曾间接请示中央北伐中对蒋的方针,陈独秀的回答为:“是反对蒋介石,也是不反对蒋介石。”⑤当国民党左派首先提出迎汪复职问题后,陈独秀感到这不失为制约、牵制蒋介石的一个良方,因此表示赞同“迎汪复职”,“将军权和党权分开,请汪精卫回粤将党权交与汪精卫”,同时“维持蒋之中央军事领袖地位”⑥,借以缓和蒋介石与各派小军阀的冲突,增强国民政府力量。9月16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远东局开会讨论迎汪问题,会议在分析形势时认为,迎汪复职运动有三个前途:1.迎汪倒蒋;2.汪蒋合作;3.使蒋成为一个左派,执行左派政策。但第一个办法太危险,在现时北伐的非常时期,一旦去蒋,将对国民政府发生极坏的影响,将会动摇北伐的局面;继蒋而起的军事领袖如唐生智、李济深等也并不可靠,他们因现时反蒋,故行动较蒋左,恐去蒋后行动比现在之蒋还右。第三个办法实行起来也很困难,因为张静江,叶楚伧等人控制的广东政权,根本不可能执行左派政策。“比较最好的是取第二办法(即汪蒋合作)”⑦。陈独秀和中共中央认为,请汪回国复职有三大好处:第一、使国民党增加得力负责人以扩大局面;第二、新起来的小军阀,与蒋之间的冲突,有汪可以和缓一些;第三、张静江等在粤的腐败政治,汪回可望整顿⑧。为此,中共中央在9至10月间多次指示各地党部特别是中共广东区委要做好迎汪复职的宣传、组织工作,要求各省尽量选派可靠的国民党左派分子去出席国民党十月联席会议,以制订左派政纲,通过迎汪复职的决议案。同时,中共中央又一再强调迎汪复职要实现的是汪蒋合作,而非迎汪倒蒋,告诫各地党部在进行迎汪复职的宣传工作时,要注意内外环境的形势,勿授蒋以隙,被蒋借口打击左派,“以免再出现一个‘三二O’事件”⑨。10月3日中共中央在《给粤区信》中再次明确提出:“汪精卫回粤固然重要,而实现时期必须万分谨慎”,若“不顾蒋之意硬迎汪殊太危险。”特别告诫中共广东区委,迎汪决定必须以蒋同意或前敌战事大胜为条件,万万不可鲁莽从事。至要!”⑩表现出对待迎汪复职运动非常矛盾的心理:既赞成汪回国复职,又担心蒋不赞成汪回国复职。陈独秀和中共中央赞成汪回国复职的主要目的,是想削弱蒋介石的权力,将党权、政权和军权分开,蒋做军事首领,汪做党和政府首领,以缓和蒋与各派军阀的冲突,维持军阀间的均势,以保持广东政府的革命性质。陈独秀和中共中央担心蒋介石不赞成迎汪复职,是怕蒋误会迎汪即是为了倒蒋招致蒋再制造一个“三二O”事件,动摇北伐的局面。因此,把蒋介石是否愿意与汪精卫合作,作为迎汪复职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