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徐州会战

作 者:

作者简介:
曾景忠,193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编审

原文出处:
近代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徐州会战发生于全国抗战爆发半年之后,国民政府时已西迁。蒋介石于1938年1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专司统率全国军队之权。蒋氏对徐州会战的战略方针战役部署作了一系列指示,并几次亲赴前方督导。既往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台儿庄大捷研究多,对徐州会战之役整体研究少;从中国一方统帅指导指挥的角度看,研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者较多,研究中国军队统帅蒋介石指示督导者甚少。本文拟对蒋介石在徐州会战中的战略战役指导试作探讨,期对徐州会战之研究有所补充。

      一、蒋介石指示战略方针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随着日军越过黄河,济南、泰安失守,中日军队将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的形势已经出现。

      1938年初,军事委员会确定的国军指导方针为:

      “国军主力控制武汉外围及豫皖边区积极整补,由华北及江南抽出有力一部,加强鲁中及淮南,积极袭扰,诱致敌主力于津浦路方面,以迟滞敌人之逆江西进,并广泛发动华北游击战争,牵制消耗敌人,妨害其渡黄河,直冲武汉。”①

      这一方针是用于指导全国抗战的战略全局的,但其中提出加强鲁中和淮南的兵力,诱敌主力于津浦路方面,以迟滞敌西进,却是徐州周围地区作战的要点。

      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对第一战区、第五战区团长以上军官训话中,阐述了徐州会战的战略方针:“现在敌人打到济宁,他的目的就是想由此打通津浦全路。……现在我军战略,就是东面要保持津浦铁路,北面要保持道清铁路,来巩固武汉核心基础。津浦道清两铁路,无论如何要抵死固守,决不容敌人侵占。我军要巩固这两条铁路,必须时刻保持主动地位,来攻击敌人。尤应发挥我军主动攻击精神,配合各种有效战术,攻守自如,陷敌人于被动,如此我军才能固守,才能藉津浦、道清两铁路来屏障武汉,武汉重心不致动摇。”②

      1月15日,蒋氏对第五战区将士训话时,指示了作战基本原则:“要在交通要线上配置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止战斗,以军队联合民众武力施行游击,牵制破坏敌人之后方。”③

      最高统帅蒋介石的指示,明确规定了徐州会战的基本战略方针。其要旨有三:(1)持久消耗战略;(2)攻势防御的运动战战略;(3)在敌后发动游击作战配合正面作战的战略。下面分别对这三点作简要分析。

      (一)持久消耗战略。

      全国抗战爆发之初,根据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国民政府大本营即确定:“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④在持久抵抗战争中,中国军民可以逐渐积蓄力量,同时消耗敌之主力,以争取最后之胜利,由此并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等原则。

      1938年2月5日,蒋介石在武汉高级干部会议上说:“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是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⑤

      这种持久消耗的战略在徐州会战中运用,更有其特殊意义。这是因为:在平津、淞沪、太原、南京等地相继失守后,中国政治、经济重心逐步西移。1938年上半年,武汉是中国临时首都。尽力保持津浦道清两条铁路,迟滞敌之西进,是屏障武汉,掩护全国抗战重心西移的关键。因此,统帅部确定在徐州南北与敌拼战,消耗敌人,争取时间。

      当时最高统帅部德籍总顾问法肯豪森曾对津浦铁路一线敌之战略企图进行分析:“敌企图由南北两方沿津浦路进攻,以占领该重要路线,俾华北与长江下游两战区打成一片,已甚明显。……须知武汉不能直接防御,而须在蚌埠、徐州、安阳等处防御。倘敌能占领津浦路线,则可得一宽广基线,不难由此进取郑州。如此,则武汉即感受包围威胁。”⑥法肯豪森之敌情分析,能说明蒋介石确定徐州会战战略的动机。

      当年担任中国统帅部副参谋长的白崇禧回忆说:“(军事委员会)综合全盘情况,知敌将由华北华中调兵至津浦线,全力包围徐州,决心增加第五战区之战斗力,使之能持久作战,一面为消耗敌人之力量,一面为吸引敌人之主力于徐州,以便武汉有备战之余裕。所以使用于徐州会战之兵力有步兵63个师,骑兵一师一旅,炮兵五团,飞机59架,我军之力量比之淞沪场犹为坚强。”⑦白氏的叙述真实地反映了最高统帅蒋介石部署徐州会战的战略决心和意图:持久作战,消耗敌人,争取武汉备战的时间。

      据当年在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工作的张秉均《抗日战役述评》一书中记载:“我最高统帅部于台儿庄大捷后,即判断敌将向津浦路南北两面增兵,夹攻徐州,其总兵力可能达十师以上,我军增兵于地位突出之徐州,扩张战果,深具戒心。罗泽闿处长(作战处处长)于小组会议时判断:“双方增兵会战之结果,我们最后还是不行。但是,为诱致敌主力于徐州方面,以争取武汉备战之时间,仍须有限度增兵于第五战区,并控置精锐于砀山、归德、兰封,以固后方,同时加强攻袭敌后方以牵制之,随即展开鲁南、淮南、淮北、鲁西、豫东诸战斗。”⑧这里说的虽然只是徐州会战后一阶段的战略动机,但从中可以看出,统帅部在部署徐州会战时,曾顾忌顶抗不住日军从南北两面对徐州的夹击,可是仍大力向徐州增兵,其着眼点,不在徐州之得失,而是“为诱致敌主力于徐州方面,以争取武汉备战之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