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东南沿海地区习指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上海四省一市地区。这一地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缘,面向辽阔的海洋,背倚广袤的腹地,是中国的精粹膏腴之地。

      东南沿海城市,南起广州、澳门、香港,中经汕头、潮洲、漳州、厦门、石狮、泉州、莆田、福州、瑞安、温州、宁波、杭州,北至上海、连云港,宛如一串璀灿的明珠,散布在新月形的海岸线上,构成一组特色鲜明的城市系列。

      这些城市的历史、规模参差不齐,有的久远,有的年轻,有的硕大,有的小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与外部世界联系越密切,中国对外开放度越大,这些城市越繁荣。

      当历史翻到近代一页时,当内陆城市汉唐辉煌不复存在、运河城市繁盛气象日趋式微之时,东南沿海城市虽屡遭欺凌,迭受创伤,但老城新生,新城崛起,巨埠耸立,大港庞然,形成包括国内首位都市、全国外贸中心、区域经贸中心等功能互补的组合式城市带,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使这些城市平添生气,活力大增,辟特区,建大港,引外资,新招迭出,气象万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前程似锦。

      东南沿海城市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扮演着联系中外的桥梁、吸收外资的基地以及先行官、排头兵、试验场等诸多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其特点,其地位,其走向,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全国重视,世界注目,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本书无法对上面述及的城市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作系统的研究,我们只是选择了最早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即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作为剖析的对象。

      一、自然地理与历史特点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制约着人们的生理机能、地区植被,构成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中国古代文明发祥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南五口所在地处于文明的边缘地带。最初的农业和定居聚落的出现,使先民们结束采集、渔猎、居无定所的谋生方式,从那些依河傍湖的村落中诞生了城市的雏型。东南五口所在地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似之处在于:

      首先,地处沿海冲积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适于农业生产。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宁波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福州在闽江下游福州平原,广州跨珠江三角洲的珠江南岸,厦门是闽南沿海岛屿。这一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水热条件适中,四季分明,作为东南丘陵的零星绿洲,东南五口周边地区较早得到开发,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三熟。

      其次,拥有河海交汇、地理位置优越的天然良港。上海处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西接太湖流域进入运河系统,东经长江口入海,居中国大陆海岸线中点,为南北沿海航运中枢;宁波位于余姚江、鄞江汇合地,西有浙东运河(宁波至萧山)横贯宁绍平源,东流入海,河海航远两便;福州居省内海岸线中点,沿闽江西行,可进入占全省土地面积63.8%的腹地;厦门扼闽南九龙江出海口,为大陆与台湾航运孔道;广州当珠江三大支流(东江、西江、北江)汇集处,循西江可进入广西。由珠江顺流约70公里出海。在以海洋为纽带的国际贸易网络中,五城市构成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的东南门户。

      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生活其中的人们接受一种物质生活方式。比较一下新石器时期两处遗址:甘肃马家窑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日后的变迁,不难发现前者在相对贫困、艰苦环境中,人类所享受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而后者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农业的早期开发和航运便利,刺激了人口聚居繁衍,使五城市相继成为地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从五城市历史变迁,可归纳出三个特点:

      1.东南五口周边地区的早期开发以较大规模的治水工程为主题。海潮侵袭、江流泛涨是沿海平原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威胁,上海、宁波所属的江南地区由先前的水耕火褥、人口稀少,在唐宋时期一跃而为鱼米之乡,与大运河的开凿、海塘修筑(北起盐城到南通,南由吴淞口至浙江海宁)、太湖流域水系整治,以及普遍修堤堰(宁波它山堰灌溉农田数千顷)密切相关,不仅“蓄泄有时,旱涝无虞”,且由“漕北粟,以济江南”①,一变而为江南漕米北运。治水工程对江南地貌的有限改变,从根本上改善了江南农业生产条件,拓展、便利了南北航运,使种植业的商品化生产得以尝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唐代修水利、筑堤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成为粤地首位产粮区。东南沿海地区治水的成功,使汉唐前地僻人稀的东南边陲,由脱贫而迈上致富的台阶。

      2.种植业的商品化生产推动区域市场的发育和商业繁荣。宋元以后江南地区蚕桑兴盛、植棉业发达,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有衣被天下之誉;苏州、南京为全国丝织中心。宁波地区与湖州同为省内主要茶叶产地。福州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闽南,腹地闽江流域森林面积为全省一半以上,邻近的闽东地区是省内首位产茶区。厦门所在闽南是省内最富庶地区,土地耕作精细(粮食不能自给),是省内水果最主要产区,茶叶产最仅次于闽东。厦门为闽南、闽西的物资集散中心。广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省内耕地密度最大、最主要的粮食和水果产地,鱼塘、桑园棋布,蔗糖生产始于唐,明清已有外销。明清时期,江南土布、丝绸、福建茶叶生产已具相当规模,不仅是地区参与国内贸易大宗,也是出口主要商品。

      3.五城市在不同层次区域市场首位商港地位已经确立。上海是长江、运河、南北沿海贸易的转运中枢,太湖流域最大的商港。宁波是浙东物资集散中心,福州、厦门分别是闽东、闽南的商业转运中心。广州藉珠江水系枢纽地位,是两广地区最大的河港兼海港。从五城市的贸易网点分布看,除上海之外,大多与内陆地区经济联系有限;广州可经西江进入广西,福建河运系统基本限于省境(汀江为唯一省际河道),宁波西路的浙东运河与杭嘉湖平原的钱塘江相距5公里,而钱塘江又与大运河水系相距十几公里。在河道即商道的时代,城市商业拓展往往以可通航的河流为前提,因此这四个城市区域市场的发展优势主要在沿海地区(包括东亚、东南亚邻国),上海则兼有双重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