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桧评价的几个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酉山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原文出处:
江淮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中国古代史(二)(宋辽金元明清)
复印期号:199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秦桧身后,对于他的评价问题,有宋一代,官方就几经变化。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高宗为褒其主和之功,题其神道碑额曰:“决策元功,精忠全德”。追封为申王,赠谥曰“忠献”。太常博士曹冠撰谥议说:

      故太师赠中王秦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光天地,勋业冠古今,虽备道全美,不可主一善名一功,而崇报之典,严于定谥。尤当先其报国之大节,传道之效焉。谨按谥法:虑国忘家曰忠,文贤有成曰献。宜赐谥曰:“忠献”。①

      事过五十一年,宁宗开禧二年四月,以外戚入主大政的韩侂胄准备兴师北伐,使礼部侍郎李壁奏贬秦桧,奏疏说:

      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宜亟贬秦桧以示天下。

      于是削夺秦桧王爵,改谥号为“谬丑”。制词说:“兵于五材,谁不能去之,首弛边疆之备;臣无二心,天之道也,忍忘君父之仇。”“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②评价全部翻了个个,制词成为当时传诵之作。

      结果,开禧北伐失败,韩侂旗侂胄成为妄启兵端的罪魁祸首。时任礼部侍郎的史弥远献计诛杀韩侂胄,函韩侂胄之首向金人乞和。为了讨好金人,还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再赠以谥号。《续通鉴》评论说:“当时用事者,亟欲反侂胄之政,而不顾公议如此。”③其实,上述种种,无论是褒是贬,都是当权者根据政治需要来确定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足以作为评价秦桧的依凭。秦桧作为一代权奸,在他身后的官、私史籍中,大体上最具代表性都持否定的态度,元代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华,对儒家所讲的“严华夷之辨”多所避忌,然修《宋史》仍将秦桧列入《奸臣传》。但是,历来的史家也不无异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点:(一)秦桧力主和议,乃“保全东南”之举;(二)南宋向金人屈膝投降,高宗作为最高统治者,应负主要责任;(三)秦桧所以得政、专国,是因为他的主张迎合了高宗的愿望。现就这三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南宋在绍兴初年是否非向金人乞和不可

      和、战问题,是两军对垒中经常发生的事,其共同目的,是取决于是否有利保存自己,和争取时间发展自己。这就必须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作出正确的抉择。南宋绍兴初情势如何呢?是不是非向金人乞和不可呢?清人赵翼说:“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以不和议而亡。”“澶渊盟,而后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元昊跳梁,虽韩(琦)范(仲淹)名臣,犹不能制,亦终以岁币饵之,而中国始安枕。当北宋强盛时已如是,况南渡乎?”④近人陈登元先生把赵翼这个观点具体化,以为“秦桧在偷安半壁,中原残破之时,其所以力主和议,实不得已中之不得已也。”其主要理由:(一)国家经济困难,支持不了庞大的军费开支;(二)军事力量不强,至收溃卒群盗,以充王旅,将骄卒惰,军纪废弛,不足以战;(三)文武不和,不可与图大业。“因此可知秦桧议和,有人以为保全东南者,非无以也。”⑤应当承认,陈登元先生列举的这些现象,在南宋初年都是存在的,因而建炎间屡屡败给金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秦桧再相时期,情况已大有改善,以此作为向金人乞和的理由,显然是不妥的。

      从经济实力看,由于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产者的素质较高,其生产力水平远远高于北方,在北宋时期,支撑政权的财税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南渡以后,版籍失去三分之一,而财税基础失去甚少。战争之初,生产遭到破坏最大的是江淮、江汉和秦陇,江南虽有破坏,但只局限于江东、浙东、浙西一带,而且时间不长(建炎三年,完颜宗弼由扬州渡江,追击高宗,兵至明州,次年北撤,此后再没有渡过大江)。在建炎、绍兴间,南宋朝廷为了巩固政权,也采取了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如安集流民,蠲免租税,奖励垦荒等等,特别是实行军、民两种屯营田制,对恢复生产,解决军费开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时的军事长官,几乎都兼任营田大使,一面训练军队,指挥作战,一面措置屯营田,筹集军需。绍兴六年,张浚在江淮措置营田,颇具成效。这一年州郡营田收入,单是官府提取的约有七十四万石;绍兴七年,川陕宣抚司在兴元府洋州等处的营田收入“近二十万硕”;绍兴十年二月,有司奏称:“荆州之赋,仰给于营田,岁省县官之半”⑥;此外,军队还进行其他经营,收入也相当可观。绍兴十一年,岳飞被解除兵柄之后,派右司员外郎鲍琚去清理财物,据奏:“岳飞军中利源,鄂州并公使激赏备边回易十四库,岁收息钱一百十六万五千余缗;鄂州关引曲库房钱、营田杂收广、襄阳府酒库房钱、博易场,共收四十一万五千缗;营田稻谷十八万余石。”⑦相比之下,金人虽然占有广袤的版籍,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下,经济实力远远不如南宋。当然,就南宋本身来说,与承平时相比,支出增多,收入减少,国家财力拮据,这是肯定的。但面临民族危亡的非常时期,打一场正义战争,并非在经济上就无力支持。而且,和议之后,军费并未减少,每年还要向金人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岁时遣使,费用不赀。其经济负担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从军事实力上看,由于北宋时期所造成的“军无常帅,帅无常师”的格局,再加上经过伐辽和靖康两次战争,到南宋初年,军队基本是七零八落的,有些将领又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节制,所以屡吃败仗。但在建炎四年以后,便逐渐改观。在战争的实践中,涌现了一批起自卒伍,有谋略,有威望的将领,和他们带出的勇敢善战的军队;特别是广大中原人民不满女真人的残暴统治,纷纷组成义军,奋起抗战,如王彦的“八字军”,太行的“忠义军”等,后来都集结于南宋“抗金恢复”的旗帜下,大大地加强了南宋的军事实力。绍兴二年十一月,吕颐浩上书请求北伐,即称张俊有兵三万,韩世忠有兵四万,岳飞有兵二万三千,王有兵一万三千,刘光世有兵四万,杨沂中、巨师古各有兵万人,崔增、姚端、张守忠各有兵二万,共有二十余万,即使有一些老弱和空额,也不下十余万人;加上川陕吴玠所部,数量相当可观。由于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在建炎四年以后,金人每年的秋季攻势,再没有一次渡过大江。相反,绍兴四年,挫败了金人、刘豫的合兵南侵;绍兴六年,又粉碎了刘豫十余万军队的进犯。后因张浚用人不当,委派不知军旅的吕祉代刘光世治军,致使郦琼率部叛逃,但也没大伤元气。绍兴八年,秦桧向金人乞和,是在形势有利于南宋的情况下进行的。绍兴十年,金人背盟,宗弼兴兵南侵,开头是在宋军无备的情况下得利,后来宋军奋起抗击,东自两淮,西至川陕,全线取得胜利。特别是刘锜在顺昌、岳飞在郾城,基本上摧垮了宗弼最精锐的部队;朱仙镇一战之后,岳飞军队距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宗弼准备北渡黄河,放弃汴京,金燕京行台紧急转移珍宝,准备放弃河北。若非秦桧从中破坏,恢复中原是有很大可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