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建人口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中国古代史(二)(宋辽金元明清)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宋代是福建历史上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人口数量由少到多,人口分布由不均衡到均衡的时候。北宋后期福建开始出现人稠地狭耕地缺少的现象,南宋以后越演越烈,大量无地人口或从事工商业及其他职业,或迁入深山区和外区域,从而促进了福建商品经济和文化发展与山区开发,并对外区域的开发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探讨宋代福建人口的发展过程,人稠地狭现象及其原因,人口的职业构成以及人口的迁移状况,以供治史者参考。

      一、人口发展概况

      福建为我国东南开发较晚的地区,长期地广人稀。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今省境著籍户口仅90686户,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0.8户;五州中,只有福州(治今福州)、泉州(治今泉州)每平方公里1户以上,建州(治今建瓯县)、漳州(治今漳州)、汀州(治今长汀县)皆不足1户①。广大地区或为荒山秃岭,或为当地少数民族狩猪和刀耕火种的区域,即连福州也是“耕耘所至,逋迩城邑,穿林巨涧,藏林深翳,小离人迹,皆虎豹猿猱之区”②。唐后期五代,随着外地人口的迁入,福建开发开始加快。至北宋初的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与今省辖境相当的福建路著籍户数达46.8万户,较唐天宝元年增加了416%,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1户,建州、泉州、兴化军等人口比较密集的州军每平方公里已达到6.3、7.6和8.6户(见表一)。人口的增加要求进一步细分政区,到北宋初已增加邵武军、兴化军和南剑州,二级政区由唐代的福、建、泉、汀、漳五州扩大为八州军。

      表一 北宋福建各州军著籍户数变化

      单位 户数:户,人口密度:户/平方公里

      太平兴国元丰三年 户数

      州军名户数 密度户数密度

      增减百分比

      福州 94470 3.9211552

      8.8

      124

      泉州 96581 7.6201406 16.0

      109

      兴化军

      33770 8.655237

      14.264

      南剑州

      56670 3.9119561

      8.3

      111

      邵武军

      47881 5.3875949.783

      建州 90492 6.318566

      13.0

      106

      汀州 24007 1.4814544.7

      239

      漳州 24007 1.4100469

      5.8

      318

      福建 467878 4.11043839 9.2

      123

      资料来源: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至一○二,金陵书局刻本,所载漳、汀二州主客户数皆同,疑有一误,在没有其他史料前姑用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九,点校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表88统计,各州军面积(平方公里):福州24000,泉州12600,兴化军3900,南剑州14400,邵武军9000,建州14400,汀州17400,漳州17400。

      人口增多促使地区开发全面展开。到北宋中后期,福建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繁华,人口众多。福州被称为“东南一都会”③,泉州则是“城内画坊八十,生齿无虑五十万”④。内地山区县分人口增长也相当可观,如泰宁在五代时:“处深山穷谷之间,……独处一方,若隐居者”,入宋以后,“户口日益富饶,至今(元丰八年,即公元1085年)为闽大邑,民户三万,所出赋万缗”⑤。元丰年间八州军,除二军依例同下州,福州为大都督府,建州、泉州、南剑州均为上州,只有汀州、漳州属下州;43个县中,望县23个,紧县3个,上县6个,中下县仅11个⑥。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泉州又升为望郡⑦。北宋新设惠安、崇安、光泽、瓯宁、政和、上杭、武平和清流8县,除惠安设在沿海,瓯宁和建宁同治建州城,其余皆位于偏僻山区。地势最偏僻开发较晚的漳州、汀州为全境人口增长最快的州,太平兴国至元丰年间户数分别增长318%和239%;太平兴国年间二州人口密度只及全路人口密度的34%,元丰年间已上升至51-63%。

      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民为避战乱纷纷迁入南方,福建距首都临安较近又相对安宁,成为移民较多的地区。北方移民经海、陆两路入闽,沿海港市所在的福州和泉州,居江西入福建大道的邵武军、建州、汀州,都是移民较多的府州,漳州和南剑州、兴化军也有一定数量的北方移民。在宋元文献提到名字的北方移民中,有54人迁入福建,以人数计次于江南(今浙江、上海二省市及江苏与安徽二省的长江以南部分)、江西(今省)和两湖(今湖北和湖南),居第四位⑧。据此,估计迁入福建的移民人数虽不及上述区域,但面积福建较小,当地的人口数量也不及江南、江西,移民对其影响决不亚于上述区域。

      南宋境内的著籍户数年平均增长率,北宋末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至南宋绍兴末年(公元1162年)为0.2‰,绍兴末至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为1.8‰,乾道八年至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为1.4‰。而福建的年平均增长率,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至绍兴末年为3.5‰,绍兴末至乾道八年为2.0‰,乾道八年至嘉定十六年为2.3‰⑨,无论哪一阶段皆远远高于南宋平均水平。

      表二搜罗了至今所能找到的南宋福建的州军一级户口数据,大体反映了南宋主要时期的人口增长状况。据表,福州、邵武军和汀州在自北宋元丰至南宋初或中期,户数有了较大的增长,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的南宋水平。其它三州军增长较慢,兴化军原因有待研究,泉州、漳州则是因南宋后期遭战争人口减少较多所致⑩。泉州之德化县建炎三年户不满万,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前已达17781户(11),年平均增长率达9‰。《嘉定清漳志》载:漳州“中兴以来,生齿日繁,漳之事物,益非昔比”(12)。兴化军之仙游县绍熙三年有27987户,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为40800户(13),年平均增长率达5.9‰。据此,三州军在南宋前期人口都应有较多的增长。缺少建州和南剑州的资料,既然其他州军的人口都有相当的增长,二州也不应例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