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土尔扈特外交考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中国古代史(二)(宋辽金元明清)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土尔扈特汗国是从明末到清代中期,我国少数民族的一支先民在俄国势力范围内建立的一个国家。它的独特个性,使它在中国古代民族史和外交史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研究。近十几年里,国内史学界对这个汗国已经给予相当的注意,但研究还很粗略。例如关于清朝与土尔扈特汗国之间往来使者的活动,中外文献中留下的记载都很有限。这些支离破碎的资料在有关的许多论著中大都已经反复征引,一些学者还对其中某些事例以专文研讨,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但总的看来,这个问题的全貌还若明若暗,有待勾画;而有关的个别事件的意义,也只有在清晰而完整的背景中才能得到准确的阐释。本文拟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作一次系统性的考察,尽可能借助逻辑推理粘合零碎的史事,以使节交往为主线,勾画两国外交关系发展演变的概貌。限于水平与资料条件,本文容有疏误,甚盼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一、从顺治到康熙前期土尔扈特汗国经中亚草原来使

      中国明朝末年,蒙古部族中的卫拉特人,逐渐从原居住的蒙古高原漠北地区西移。其中走得最远的一支,以土尔扈特部为主,在和鄂尔勒克率领下,约于公元1630年左右闯入俄国边疆,占据了伏尔加河下游草原一带。此后不久卫拉特联盟主力东移天山北路,进而向青海和西藏延伸。坚持在伏尔加地区的卫拉特人,便与联盟主体拉开了遥远的距离,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卫拉特联盟在西西伯利亚南部草原还留下了一部分人马,控制着一条夹在俄国人和哈萨克人之间的狭长走廊地带,使和鄂尔勒克部在地理上和政治上都没有脱离卫拉特联盟的整体。和鄂尔勒克战死后,其子书库尔岱青加强集权,建立中央机构。他“从西藏达赖喇嘛那里争得承认他有汗权,但从战略上考虑暂不称汗”①。这就是土尔扈特汗国,即西方所说的“卡尔梅克汗国”的由来。

      卫拉特联盟的首领固始汗进取青海时,鉴于漠南蒙古诸部已承认皇太极为蒙古可汗大统的继承者,便向皇太极称臣纳贡,卫拉特各部领主相继效法。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固始汗又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率卫拉特领主联名向清朝进表称臣,书库尔岱青与其弟罗卜藏也都“附名以达”。②不过因为土尔扈特汗国距离太远,所以与清朝联系的热情相对低一些,直到顺治十二年,书库尔岱青才遣使锡喇布鄂木布奉表入贡,与清朝发生直接的贡纳关系。

      紧接着,书库尔岱青另一个弟弟伊勒登所遣使者锡喇尼和硕齐也于顺治十三年来向清朝进贡。顺治十四年,罗卜藏及其子多尔济遣使沙克锡布特等三人也向清朝贡驼、马,并带马千匹请求在归化城贸易,又请求去西藏礼佛,皆获清朝允许。书库尔岱青三兄弟接连分别以各自的名义对清遣使,有些奇特,这是否意味着土尔扈特汗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呢?据欧洲人的记载,罗卜藏已于1650年与书库尔岱青关系破裂,出走西伯利亚,此后于1660年死于对准噶尔人作战。③那么1657年他遣使之时,可能已不属于伏尔加的土尔扈特汗国,或许只是在动乱中的西域闯荡的一位冒险家了。伊勒登情况,无从详考,如果他不是也在与书库尔岱青对抗的话,那就可能是书库尔岱青正留在西藏或天山北路,委托伊勒登留守伏尔加摄行政事,这样就有分别遣使而互不相谋的可能。

      他们与清朝的纳贡关系,实质上属于封建时代等级制国际体系中的外交关系。在中华帝国的国际体系中,自愿而非被迫来朝贡的外邦,不外这几方面的意图:政治上,借“天朝大国”的封赐加强自己的政治地位,必要时求得“天朝”的支援和保护;经济上,借朝贡形式开展贸易,互通有无;文化上,包括宗教上,便于借鉴与联系。土尔扈特人笃信藏传佛教,而清朝是圣地西藏的保护者。不过在准噶尔道路未阻之前,土尔扈特的宗教使者可以直接经天山北路、青海去西藏,不必为此到北京。土尔扈特汗国离清朝太远,论政治,难以指靠清朝强弩之末的威力;论经济,也不如就近与俄国人贸易之方便。所以书库尔岱青对清朝的联系只是偶一为之。他的外交兴趣更多地指向俄国。他的部下首领早在1645年就曾宣誓臣服于俄国,以换取在伏尔加草原居留及与俄国人通商的权利。他本人也于1655年签订了效忠沙皇的誓约。尽管他们尽量维护汗国事实上的独立主权,但是很难完全抗拒俄国的影响和控制。

      书库尔岱青之后,朋楚克、阿玉奇相继继位,继续遵循对俄臣服和加强集权的政策。这时卫拉特联盟已因内争不断而趋于瓦解,由于占据西西伯利亚南部草原的领主经常与盟主对抗,使土尔扈特汗国与联盟中枢的联系基本外于断绝状态。④与清朝的联系就更说不上了。康熙十六年(1677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攻杀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鄂妻多尔济拉布坦率残部投奔她的兄弟阿玉奇。不久噶尔丹称汗,挟制邻部,卫拉特联盟不复存在。阿玉奇遂与噶尔丹分庭抗礼,并于1690年受达赖喇嘛赐给汗号与大印,也正式称汗了。

      噶尔丹有志于统一全蒙古,阿玉奇也有此志,而且他的才略也未必在噶尔丹之下。可惜土尔扈特汗国僻处西极,又处于俄国人肘腋之下,自立自保尚且费力,更难对全卫拉特以至全蒙古的局势施加影响。而天山北路离强敌较远,又便于与蒙古本部及圣地西藏联系,若有东进天山北路的机会,岂非对土尔扈特人很具诱惑力?机会似乎出现了。1688年策妄阿拉布坦起兵反抗噶尔丹,而噶尔丹忙于突袭喀符喀,随后又陷入与清朝的全面冲突之中。阿玉奇当机立断,将女儿嫁与策妄阿拉布坦,又命儿子三济扎布率一万五千帐人马以送嫁为名进入准噶尔。这支部队为策妄阿拉布坦牢牢控制准噶尔局势起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1697年噶尔丹败亡之后,阿玉奇当即遣使和硕齐等,与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一道“入贡祝捷”⑤,恢复了汗国与清朝的直接联系。阿玉奇既已有志于东方,当然需要格外重视与清朝的关系,仅仅追随准噶尔祝捷一番,显然未能尽意,于是又遣使厄里格克孙等,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来北京“奉表贡”⑥。在此前后,阿玉奇的侄子阿拉布珠尔也于1698年起程,陪伴母亲经准噶尔入藏礼佛。随带人马五百,似乎不无在东方伺机发展的打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