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出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维富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100872

原文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

美学转型问题困扰着当代美学研究。我们从哲学文化视野中愈来愈凸显的整合趋向得到了启示,在方法论的关注中看到了希望。东西方平等的“对话”关系的确立是前提;比较研究是美学转型必经的炼狱;辨证思维在主体内在心灵上的运思是理论重构的必然。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字号:

      一、美学转型与研究困境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也作现代转换)问题无可否认地成为当代美学研究者无法绕开的难题。美学由“热”转沉寂后成了“没有热点的热点”,在众说纷纭中表征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的焦虑与急躁。然而,无可回避的是我们并没有取得些许令自己欣慰的点点滴滴之果。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传统美学层面上现代转型渊于我们的美学传统与当代文化现实的断裂所造成的理论效应与现实需要的严重错位,我们必须对传统美学进行现代转换,然后才有可能沟通古今、融汇中西,并在这种沟通、融汇中整合建构出极具理论张力又具内在阐释功能的辩证理论系统,一并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价值。遗憾的是,直到当代,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问题才摆到了非常必要的地位。

      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自二三十年代拓荒期开始,至解放后两次“美学热”提出来的问题以及围绕着这些问题所形成的各种学说,绝大部分都是古已有之,在广度、深度、理论化、系统化的程度上也没有超出前人多少。“五四”以来中国美学研究基本上是在不自觉中把西方美学思想重复了一遍。当然,介绍、重述西方传统和现代美学思想是完全必要的,没有这类工作,中国的美学就不会启动,就形不成对美学普遍关注的局面。但是,这种护短式的评价仍不足以抹煞我国美学资质的稚嫩。当译介、重述工作渐趋低潮后,我们开始反省自己的“根”在哪里;开始思考我们急于在西方屋檐下寻找栖息之地的猥琐的文化心态;开始呼喊美学的危机。

      面对美学现代转型的时代要求,我们期待着东西方美学研究者“在沉默中爆发”。在中国,已有人提出“创造性转换”、“以我为主,中西化合”等主张。也有人主张“关键在于实现思维方式的突破”(注:周来祥《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突破》,《光明日报》1997年7月12日,第五版。)。在这一行程中,我们认为思维方式的突破、科学方法论的革命之于理论重构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此,我们认为转型不仅仅是诉说危机、叫喊口号就能实现。它需要创新勇气、需要巨“人”。

      在这里,我们期望从人类实践活动中拓宽视野以寻求于美学“转型”有益的启示,在方法论转型实现过程中,渴望以理论重构完成美学的现代转型。首先我们从哲学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中得到了启迪。

      二、哲学文化精神整合对美学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合(integration)一词使用频率渐高。整合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凸显的总体趋势。这一趋向能否给困境中的美学研究以方法论的启示呢?

      (一)“整合”的源起及当代意蕴

      整合(integration)作为普通词语首先运用在数学(积分、积分法)和物理学(匹配),并已涉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哲学意蕴上运用“整合”一词最早要推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他在论述进化论哲学原则时第一次使用了“整合”(注:斯宾塞最著名的进化论公式(即“进化是经过不断的整合与分化,是从不确定、不协调的单纯性到确定的、协调的繁杂性的变化”)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包含着分化阶段和随后的整合阶段。)。随后,他又将之运用到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从而使“整合”一词广泛应用开来。从根本上说,整合是一个哲学范畴。首先,整合是哲学辩证论中的范畴。它所涉及到的是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结构与功能、内部矛盾与外部信息等的哲学问题。整合从特定角度反映了这些关系中的矛盾、同一性。其次从主体认识论看,人类全部的心理的、思维的、审美的等精神活动中都存在着整合的作用和整合的过程。尤其是思维整合的趋向意味着现代认识论对传统认识论的研究范式的转换。

      在当代社会,整合已成为显态的表征:其一,整合是当代国际社会实践的指向性之一。不可否认,当代社会依然有冲突、有分化。但综合乃至整合作为主题正在悄然兴起。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艰难地形成愈来愈发达的网络,产生愈来愈强有力的功效。全球生态问题的提出及其对策的制定与实施,预示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整合趋势。人们愈来愈自觉认识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系统的整体协同、各系统间及系统内部的整合是其最内在的、最重要的趋势和特征。其二,整合是人类主体性的趋向之一。主体性的整合与人类社会的整合是同步发展的。人类主体性的一般历程是:原始主体性——异化主体性——自由主体性。当代人类正处于由异化主体性向自由主体性跃进的特殊阶段。当代人类主体对象化所实现出来的种种整合事实,无疑体现着主体性的整合。同时,人类主体性本身的整合趋势,在对象化过程中,不断地内化、积淀:认识及思维中,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整合;在精神活动中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整合;在价值重建中,人们的终极关怀、终极价值对价值观念的整合作用;人格境界中的最高整合——天人合一;等等。在当代,整合已成为人类自由主体性的普遍本质特征,整合趋势已孕育于人类现实主体性之中,虽然其普遍性程度尚有历史局限性。其三,80年代中期以来,整合一词被创造性地运用,在许多学科中提出了很有建设性、颇具学术价值的整合概念及有关理论学说。整合概念的广泛引用,使我们对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外与内诸维度的运动变化过程换了一种新视野。尤其在哲学人文学科中,整合概念的创造性运用,成为哲学人文学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简言之,整合概念及其整合哲学的自觉形成,是对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的一种具体落实,有助于当代科学思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