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讨论会笔谈

——美学作为一种多界面理论的基础:东方的思想与感觉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其亚努 意大利美学学会会长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相信,这次在国际美学会支持下召开的国际美学会议将成为21世纪美学的里程碑。我们都出生于20世纪这个事实使我们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世界史上最苦难的时代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即使我们在历史、政治、文学、宗教、哲学和艺术等问题上看法不同,即使我们的美学观点有分歧,但我相信,我们有超越各自文化上的局限、拓宽我们的研究眼界的共同愿望。此次东方与西方研究专家的出席,保证了亚洲和西方、西方研究者和东方研究者之间的对话不是聋子之间的对话,而是追求、至少是不排除讲一种共同语的可能性。

      让我们试着设想一下,一种美学的世界语有着怎样的构成,它将如何建构?如我们所知,世界语是1887年由波兰的柴门霍甫发明的。它不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语言,而是将新拉丁语与德语单词混合在一起构成的。这种世界语无法代替五大洲数以万计的惯用语,即当地的语言或方言。与此类似,对于美学来说,存在着一种官方语言,它是由西方使用了很多个世纪的术语和概念组成的,因此,它很难代表很多世纪以来在西方以外的地区所进行的美学思考中使用的当地语言和方言。需要指出的是,我指的是过去。因为像其它学术领域一样,美学也是从其它时代的文化遗产中产生出来的,当研究者处理最新的问题的时候,也需要借助这些文化遗产。虽然有人试图证明美学是一个现代学科,虽然在这个学科出现以前,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也曾探讨过美学问题,但是,它们更多地是在形而上学和宗教的语境限制下被谈论的,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表现并不是其终极目的。然而,这并不能排除美学作为一个文化领域的整体性。从时间上来说,美学包括这个学科名称出现之前和之后的所有有关探讨;从空间上说,它应包括西方以外的地区关于美学和修辞学问题的研究,它们非常精细,虽然缺乏欧洲术语中的学科训练。

      我有意说到文本的载体,它必然会在用口头或书面传播知识的不同文化语境之间进行区分。种族哲学,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在许多非洲大学中都有这门课。在尼日利亚,很多学者正在从事于在世界哲学地图上添加目前缺失的重要一环、即那些没有文字的当地土著人的巨大思想遗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种族美学所起的作用是强调典礼、仪式和人们的表演在审美上的重要性。列维-斯特劳斯曾将这些人定义为“在历史中缺席”,这个定义今天要得到纠正。以人类学狭隘的、误导的观点看,历史是由某些人制造并记载的,它经常损害并轻视其他人。但是今天的情况不同了,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的想像为我们提供了扩展到宏观和微观的天地。它能够纠正我们的历史观,并把人类的生命放在一个超越人、超越尘世的视角上。不研究美学的那些专家们认为传统上美学所处理的问题相对于身体安康、经济增长、公正、世界和平等问题来说是次要的。但是美学是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的必需品,并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熄灭人们对于无限的渴望和对诗歌王国的梦想。

      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提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要求我们对深深地植根于远东审美感觉的东西作出自己的表达。佐佐木健一以“美的美化”为中心,要求一种崭新的、完全的美学概念。摩托里·诺里纳加(Motoori Norinaga)写道:“不仅人、甚至鸟类和动物,所有会感觉的生物都用他们自己的声音写诗。”对于古代的文人、艺术家们来说,活力与优雅、同情与美都有着宇宙的生命力。中国6世纪的著名文学家刘勰和1950年阿根廷的博尔热斯在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审美体验、达到共鸣的看法上英雄所见略同。

      再看一看绘画和书法,此时我们进入了一个术语的森林,这些术语难以翻译。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审美思想作为基础,如高建平在《中国艺术中的表现性动作:从书法到绘画》一文所说:绘画与书法一样都致力于“将自然界的‘势’用于艺术”;它不是描述性的、也不仅仅是摹仿性的活动,而是创造性地加入了生命世界的原动力。

      我所提出的为世界美学构造一种世界语或共同语的提议,就是想让人们知道在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之间存在的富有意味的联系。我的印象是过去几年的美学思想正在走向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要创造性地促成这个转折,需要我们所有人对知识实事求是的态度。我认为当今美学思考最紧要的问题是心理上的“东方”的理论,它需要建立在坚固的认识论基础之上。但丁和他同时代的普罗旺斯诗人们曾言及“爱的智慧”的重新觉醒,我将把它们当作构造一种美学世界语的基础之一。

      (李嫒媛根据英文稿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