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吐蕃等路宣慰司即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司。汉文史籍除《元史·百官三》宣政院条较详细地列有其下辖机构名单外,其他资料极为少见。有关它的建立年代,治所及管辖范围、长使等均不清楚。本文拟依藏汉史书所载,就其中史事地理予以考证。 一 与吐蕃等路宣慰司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吐蕃等路宣慰司的建立年代 吐蕃等路宣慰司,见于《元史》记载的有两处:一是卷87百官三所记“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及下辖机构;二是所谓“泰定二年(1325)春正月戊申,以乞剌失思八班藏人为土蕃等路宣慰使都元帅”。①于是,除了知道1325年已有吐蕃等路宣慰司外,直接说明的史料就没有了。由于该宣慰司是以藏史中的朵甘思(mdo khams)的区域为基础的,故又称为朵甘思宣慰司。藏汉史书中均有吐蕃三路或三道之说,藏史称此为却喀(chol kha)。伯希和(P.pelliot)早已指出,此词是蒙古语借词,蒙语作
olgel,而
olgel在蒙古文献中就是汉字“路”之对译。②汉史关于吐蕃地区的三道之说与藏史无异。如“皇庆二年(1313)十二月,搠思班武靖王令旨,言于宣政院,谓乌思藏、朵甘思、朵思麻三路站赤,近年以来,马匹病死,人户贫乏,请闻奏赈济事。”③“至治二年(1322)御史台承奉中书省札符”对前往“乌思藏等三路宣慰司公干”的使者使用驿站作了明确的规定与限制。④“泰定三年(1326)五月丁卯,以帝师兄锁南藏卜领西番三道宣慰司事,尚公主,赐王爵。”⑤说明:其一,吐蕃三区喀与汉史三路宣慰司一致,其长官本禅与宣慰使相应无差。其二,三路(道)宣慰司的划分不仅不容置疑,而且吐蕃等路宣慰司至少在1313年就已存在。进一步推断该宣慰司建立年代的另一条依据是,桑哥奏改总制院为宣政院是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⑥此事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西蕃诸宣慰司均已存在,说明1288年以前已有此司。 据学者研究,“管辖朵甘思等地的机构初为诏讨司,后改安抚司、宣抚司,最后才设置宣慰司;宣慰司的设置年代不会早于世祖至元年间。”⑦一般认为,与吐蕃等路宣慰使司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军民宣抚司”。该宣抚司早期在吐蕃等路宣慰司管内,后属吐蕃等处宣慰司管辖(这中间的划分时间尚难遽断,约在世祖至元末至成宗时期)。⑧,我们在这里要澄清两点:其一,顾祖禹谓“元宪宗始于河州置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于四川徼外置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⑨关于河州设宣慰司说年代之误,我拟另文辨正;四川徼外置宣抚司之说也不正确。至元初年在这一带设有“雅洲碉门宣抚司”,而在鱼通岩州等处置有达鲁花赤。⑩直至大德二年(1298)春正月,始“并土蕃、碉门安抚司、运司,改为碉门鱼通黎雅长(沙)[河]西宁远军民宣抚司。”(11)宪宗时代设置相关机构或有可能,而未置此宣抚司却是无可置疑的。其二,该宣抚司与吐蕃等路宣慰司应是隶属关系,而非先后承接关系,即后者不是改前者所新置。从上文两司存在的年代已可看出,宣慰司在1288年以前业已存在,而宣抚司在1298年方始产生,后者自然不可能是前者建立的基础。该宣慰司建立约在1264-1288年之间,具体年代不明。 (二)吐蕃等路宣慰司的治所 汉文史书对该路宣慰司治所一无记载。《明实录》卷85记洪武六年(1373)十月“锁南兀即尔仕元为司徒,镇守朵思麻、朵甘思两界,及归本朝,授朵甘卫指挥佥事”。学术界有以其地在青海东南部玛沁及玉树或甘孜某地等说法。 笔者认为:第一,从上引材料看,该宣慰司治地距脱思麻不很遥远。第二,它与明代在这一地区所设的核心机构应有关联。《明史》记“朵甘,在四川徼外,南乌斯藏邻。唐吐蕃地。元置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府,分统其众”。元亡后,明朝遣使招抚,锁南兀即尔归朝,授指挥佥事。以元司徒有银印来上,命进指挥同知;又进元“故官”赏行监藏等五十六人,命增置朵甘思宣慰司及招讨等司,计招讨司六,万户府四,千户所十七。(12)这些机构大致都在今四川省金沙江上游两岸地区,东南自四川巴塘,西北至青海玉树。(13)元代吐蕃等路宣慰司治地约在此范围之内。 令人欣慰的是,藏文史书可以提供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更确切的材料。《汉藏史集》记元代在吐蕃三却喀(chol kha)各设有一名本禅(dpon chen),而朵甘思本禅设在馆觉(gon gyo)。(14)问题似乎得到解决。但仔细检核藏史,发现馆觉的最初首领顿楚(ston tshul),(15)虽然曾做过多康地区的首领,但他本人及此后的馆觉地方首领并未受封为宣慰使、万户长或千户长。(16)因此,不可能是吐蕃等路宣慰司的治地。我们认为,馆觉曾作过朵甘思的行政中心是可能的,顿楚为朵康首领即是明证。该宣慰司的治地应在灵藏(gling chang)。理由是:第一,该地处朵甘思,且距脱思麻不远,与汉史所载无违。又与馆觉相近,是元代这一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17)除此之外,朵甘思别无本禅设置。本禅即宣慰使,是司治于此。第三,明代在这里立有赞善王,是朵甘思两大法王(另一是馆觉的护教主)之一,也是整个吐蕃地区八大法王之一。该地首领属林葱家族,此后也相延不断。灵藏今地约在今四川德格的俄兹。(18) (三)吐蕃等路宣慰司的辖区 依藏史记载,朵甘思的范围是“自索拉甲沃(sog la skya ho)以下到黄河河曲以上的黔首人区。”(19)索拉甲沃即今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之索县,位于今川藏公路上。元代在这里设有一个大驿站。黄河河曲,如上言即指玛曲一线。潘昂霄依都实所述撰《河源志》谓“朵甘思区好东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最高,译言腾乞里塔,即昆仑山”。朱思本也谓:水“又折而东流,过昆倔仑山下,番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绵亘五百余里,河随山足东流,过撒思加阔即、阔提地”。(20)亦耳麻不莫剌山即今阿尼玛卿山。这一中间地区也是藏史所谓的“下部多康六岗”(smad mdo khams sgang drug)之地。依《安多政教史》记六岗是:色莫岗、察瓦岗、玛尔康岗、绷波岗、玛尔扎岗和木雅岗。(21)色莫岗即金沙江和雅砻江上游中间一带地区;察瓦岗即怒江和澜沧江两水上游中间地区;绷波岗,即金沙江、雅砻江下游中间地带;玛尔扎岗即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黄河以南的南境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泰宁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昌都地区、四川西部、青海东南、甘肃南部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