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39(2002)06-0008-03 这次研讨会之所以选择审美与艺术教育这样一个论题,主要是审美与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面向新的世纪,人类应该审美的生存,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后代培养成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众所周知,面对未来,摆在人类面前的是机遇与挑战共存。所谓机遇,那就是未来岁月人类将会取得更多的繁荣发展。而所谓挑战,那就是与繁华发展相伴,人类也将面临自然生态恶化、工具理性澎涨、市场拜物盛行、精神疾患漫延等等严重问题。这就是物质生活富裕与人的生存状态非美化两极发展的悖论。而要解决这个悖论就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发展。而美育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手段培养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这样的新人应该以审美的世界观作为生存的根本原则,摆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束缚,以亲和系统、普遍共生的态度同自然、社会、他人和人自身处于一种协调一致的审美状态,改变人的非美的生存状态,走向审美的生存。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诗教”、“乐教”的古典形态的美育传统。20世纪初期,王国维、蔡元培等先驱者又从启蒙的角度介绍了西方现代美育观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时期,国家对美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特别是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将其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在原有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此次会议的重要目的就是借此机会同国内外有关同行就审美教育与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学术的交流与对话,以达到理解共识,促进发展的目的。这次会议从美育的自身规律、外部关系、中西比较和审美文化等多个层面探讨美育问题,具有较大的学术含量、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践意义,其广度与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会议集中讨论了审美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大家共同认识到,人类社会已经迈入21世纪。新的世纪,对于人类来说既预示着新的繁荣发展,也预示着将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创造美好未来却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而美好未来的创造却要依靠一代高素质的新人。这一代新人应该做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理性观念与艺术精神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因此,我们的共识是,在新的世纪我们不仅要教育我们的青年学会生存,而且要教育他们学会审美的生存。这就是审美教育所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次会议,中外学者还交流了各自国家和学校开展审美教育的情况,起到了交流经验、交换看法、取长补短的作用。国外学者介绍了开展通识教育、进行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以及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艺术教育的情况和经验,给中国学者很大的启发。中国学者也介绍了从1995年开始的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的情况,以及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所开展的艺术教育的情况。会议再次证明,世界各国、各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经济水平的差异,审美教育开展的情况会有所不同,但对审美教育的共同重视却是我们的一致。由于中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在审美教育方面还有许多欠缺。我们一直认为,审美教育是我国所有教育环节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需要很好的向国外的高校学习,不断加强我们的审美教育工作。 这次会议还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审美教育中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审美教育的普及问题。审美教育的真正普及同整个教育体制密切相关,必须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逐步实行素质教育。二是审美教育的评价问题。审美教育本质上一种情感教育,对它的评价不能采取同其它理化课程类似的统一的标准化评价标准和方式,而应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但难度大、实施不易。三是审美教育的目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审美教育过程中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关系。我们认为,知识是前提,技能是基础,而目的则是提高素养。三者之间应该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四是审美教育如何面对当前社会与文化的诸多挑战问题。例如,市场经济、大众文化、先锋派艺术、信息时代传媒等等。许多学者认为,审美教育不仅具有理论性的品格,更加具有实践性的品格,应该面对现实、应对挑战,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审美教育,具有在新的复杂环境中审美地生存的能力。 关于审美教育的科研问题。许多学者认为科研是提高今后审美教育水平的重要支撑。目前在审美教育的科研上首先要加强学科意识。美育是介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但它归根到底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并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显其重要。因此,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就应拥有一个有机的知识主体、各种独特的研究方法、以及对本研究领域的基本思想有着共识的学者群体。我们应该更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建设与发展美育学科。同时,正因为美育是一个交叉边缘学科,就有赖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脑科学等各有关学者的共同关注和联合攻关,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前面已经谈到,美育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品格,因此,美育的科研应紧密联系育人实际,从育人第一线发现问题,提到理论高度开展研究,这样才会使美育研究充满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