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中的几个重要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万松(1952-),男,四川资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原文出处: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非常重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工作,并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文化观。在其社会主义文化观中,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思想;严谨、求实的思想是其社会主义文化观的主体和最杰出之处,于今天、将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65(2002)06-0011-05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向全世界宣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同月30日,他在为会议起草的会议宣言中又再次重申新中国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1](P7,11)毛泽东的讲话,是他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宣告的“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2](P349)这一思想的重申。之后,中国共产党便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宏伟事业。在这一进程中,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的文化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力,发挥着导航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泽东的文化观即是50-7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观,也是党和政府的文化观。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因其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在建国初期文化战线上的三次批判问题上、尤其在文化大革命问题上的重大失误而颇受非议,但客观而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中不乏许多真知灼见的光辉思想,在当时、在今天、在将来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中四个重要思想作一分析,以就教于同行。

      一、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思想

      还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为一定的阶级所利用和服务的。而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2]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他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中仍然十分坚定和明确,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毛泽东始终强调政治是灵魂、是统帅,为政治服务是文化的首要目的和作用。民主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时期同样如此。在他的许多文章、讲话中,都时时体现着这种文化必须为政治服务的精神。1957年6月,他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判定文化战线上香花和毒草的六条政治标准:(一)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五)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在这六条标准中,他特别强调“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并指出,虽然文化战线各个领域还需要有各自的一些标准,“但是这六条政治标准对于任何科学艺术的活动也都是适用的。”[3](P789)这表明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中,文化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不容置疑的。

      2.必须为工农兵服务。政治是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资产阶级政治就是无产阶级所代表的广大工农兵意志的集中体现,文化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直接表现就是为工农兵服务。提倡文化必须为工农兵服务是毛泽东一贯的文化思想,是他为全党、全军制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2](P39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这一基本思想未变,始终坚持文化应为广大工农兵服务,这种服务的现实体现就是应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工农兵、通俗易懂的作品,能为广大工农兵所接受和喜爱。为此,他对那些不反映、讴歌现实生活和工农兵的作品,对那些深奥晦涩的作品大加批评,反之则极力推崇和赞扬。如1954年12月28日他在致李达的信中就称赞李达的文章“通俗易懂,这是很好的”。并提出“在再写文章时,建议对一些哲学的基本概念,利用适当的场合,加以说明,使一般干部能够看懂”。[4](P487)在华罗庚写出实用性、普及性都很强的《统筹方法平话》一书后,毛泽东于1965年7月21日致函于他,称其“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4](P606)

      3.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胜利进展,党的工作重心也由农村转到城市,经济建设便成为党的工作中心和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文化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也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此,毛泽东在1949年建国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文化教育、通讯报纸、广播电台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3](P656)同年10月15日他在致周世钊先生的信中也指出“恢复人民经济,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及提高人民政治觉悟水平,这些任务均有待于文教工作的协助。”[4](P345)毛泽东的意思十分明显,指明了文化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在社会中的地位,明确了文化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宗旨和职责。

      毛泽东坚持文化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正是这一思想的贯彻执行,才使得新中国成立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的影响,确立起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本体系和主流地位。为统一人民的思想和意志、为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