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熟悉上下级单位之间预算申报与批复的基本流程。通过对比下级单位的预算申报文件和上级单位的预算批复文件,发现两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重点关注:1.下级单位未申报,而上级单位却在预算中安排的资金预算,或上级单位批复数超过下级单位申报数的预算;2.申报文件和批复文件均未明细支出内容的预算;3.申报程序与批复程序的合规性,注意审查上级单位文件、传真登记记录,看是否存在不按正常预算申报和批复流程批复或调整的预算。 (二)熟悉上下级单位各自的人员构成和职责权限。审查上级单位批复的预算文件和下级单位预算支出的账簿、原始票据等。重点关注:1.批复的预算是否超出下级单位的职责权限;2.预算支出的审批程序是否合规;3.预算支出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是否为本单位人员;4.原始票据反映支出内容是否真实,有无正常的出入库手续。 (三)重点审查预算批复中资金使用无明细的内容。1.审查下级单位的预算申报文件;2.审查下级单位的账务处理,按上级单位预算批复的各预算项目,分别核实实际支出数额和比例;3.审查预算资金拨付的依据有无上级单位的便函、传真等;4.审查预算资金支出是否为上级单位领导批准或由上级单位工作人员经办;5.审查超越下级单位职权的预算二次分配行为;6.关注资金去向,尤其是关注与上级单位的往来款项及与归属同一上级单位管理的另一下级单位的往来款项,注意资金汇入方的银行开户账号。 (四)重点审查下级单位“公务费”、“业务费”等明细支出。上级单位在下级单位列报费用通常是在下级单位的“公务费”、“业务费”中列报。因此,要对下级单位“公务费”、“业务费”进行重点审查。1.审查相关的费用支出是否与下级单位一般的支出报销程序一致;2.审查未填写用款单位、用款日期或支出内容无明细的原始票据;3.审查支出的经办人和批准者是否下级单位工作人员;4.审查已列“公务费”等支出后,是否登记固定资产账册和办理固定资产领用手续;5.计算和掌握下级单位“公务费”、“业务费”每月的变化趋势,分析导致支出发生异常变化的原因。 (五)核对上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和实物。1.审查上级单位使用但账面未作反映的固定资产的来源和日常维修运行费用的支出渠道;2.审查下级单位账面反映但未见实物的固定资产去向;3.审查下级单位固定资产卡片反映的固定资产领用者是否本单位人员;4.突击核实交通工具、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交接手续简便的固定资产账实是否一致。 (六)实事求是地进行审计定性与处理。上级占用下级资金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违反财经法规的性质和产生问题的危害性也有程度上的区别。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不能一概而论,要在坚持原则并向被审计单位的上下级指明其做法属违反规定的不规范行为的前提下,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实事求是地做出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