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内容的创新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寓意:审计范围的扩大---原有审计对象数量的扩张;审计内容的革新---出现新的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审计内容的替换---原有审计内容部分更替或赋予其新的含意;审计重点的位移---原有审计内容在审计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削弱,而新生的审计内容的重要性更趋显著。审计监督内容和审计重点将发生转移的方面: 1.随着会计对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会计系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要拉动审计的重点由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资产的审查监督,逐步转向对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的审计监督。 2.随着知识、信息在政府经济决策和宏观调控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作为财富占有和储备,而且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加入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之中,审计监督不仅要对越来越多的知识财产、信息资源的形成、占有、支配和使用,对生产经营管理和业务处理过程的物资流进行检查;且还要对其收集、加工、储存、提炼、传递、报告、解释等非实物过程,对其信息流进行审核监督。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后者对审计目标的实现具有与日俱增的重要作用。 3.知识创造的主体是人,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市场竞争的主导因素。传统会计只对资产、负债等物资要素进行核算,忽视了人力资源价值计量和作用评价,随着人力资源在收益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会计被正式提出且并入生产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核算体系,因此真实反映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及运作状况,监督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就成为审计监督的基本内容,人力资源审计便自然成为审计新的增长点,它对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其利用效果、加强劳动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完全能够预见,人力资源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内容将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4.传统审计强调社会物资财富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突出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审计重点,随着知识经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第三产业和技术、信息、服务业地位的空前提高,在社会经济增长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第三产业以及信息、服务、咨询行业的审计监督的权重将明显加大,并将成为审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突破口,成为审计事业与先进科学技术结合最为紧密的领域。 5.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技术内植于生产经营和业务过程之中,管理工作趋向复杂化,通过外部管理和控制的难度明显增加,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实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将成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首选,因此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不仅是真实性审计的前提条件,也是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评审作为审计基本内容列入审计程序。 6.分类明细信息审计需要的提出。随着经济业务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政府和市场经济主体不仅需要统一的审计信息,而且对个性的、分类具体的审计信息需要也日益增多,不仅需要通过诸如报刊、电视、政府公文等正规渠道间接获取审计信息,而且还需要通过其他渠道直接获取审计信息;因此审计工作要从被审计单位价值核算体系向其实际业务管理体系延伸,要从其结果验证向过程评价延伸,不断根据党和政府以及公众的需要调整工作内容,并以快捷、准确、灵便的方式将审计结果和审计工作信息传递到信息需要者手中。可以预计,国家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比重将明显增加,审计调查的范围将有所扩大,涉及领域也会逐步增多;审计活动中指派和委托审计项目的比重将会明显地增加,而自选性审计项目比重会有所下降,审计计划和项目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也会加大。 7.计算机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审计成为审计常规内容。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事业单位通过计算机完成或帮助完成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手工记账的比重将以更快速度下降,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核算系统进行审计监督,都将列入常规审计内容,这无疑将成为正在发生的、不可回避的事实。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我国对外交往必然大幅增加,因此经济活动外向型走势明显,诸如境外审计、外资审计、外贸审计等涉外审计项目显著增多,我国审计机关不仅要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之间建立起合理分工,而且还要发生诸多相互协作关系,还有可能与国外、境外审计组织进行合作;这些交往和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随着各国审计的交往和合作,各国审计的风格直接显现出来,为我们所学习和借鉴;各国审计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共性内容不断增加,审计特别是社会审计与国际惯例率先接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紧跟其后;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审计将成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社会地位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