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阅读报表说明。在审计工作中,首先应索取并阅读该部分内容,因为企业在分析当年财务、经营状况中会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会计核算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会给审计带来线索。
2.核对往来款项。往来款项可分为三类:一为内部下属单位往来。二为关联企业往来。三为外部单位往来。对下属单位的往来,有独立核算的应要求提供对账资料,防止内部在途收入费用的出现;对关联企业的往来,应侧重观察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及有无相互负担成本、费用现象;对外部单位的往来,应进行函证,无法函证或未收到回函的应执行替代审计程序,核实往来款项的真实性,着重查明有无收入、成本费用挂账的现象。
3.认真分析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查找审计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具体运用时,依据全年平均收入、成本费用水平判断有无畸高的月份;依据本年度各项目的金额与上年同期数据的比较判断有无金额变动异常的项目。同时可计算销售成本率、收入利润率等比率进行月度、年度对比分析,借以发现并确定审计重点领域。
除分析性复核外,还应对工资附加费、劳保费用等项目进行技术性复核,查明被审计单位各项费用的计提比例及准确性,核实有无多提或漏提的现象。
4.审核折旧计提算式。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虽以年限法居多,但一般也采用分类折旧年限,全面复核或抽查都感到费时、费力,在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或对于审计不配合的情况下,往往还会出现无法获得固定资产台账的情况,复核折旧计提是否准确的问题。实践中可便捷地采用计算式验证法解决,企业年初固定资产原值×0.97/企业当年计提的折旧费用。如果结果为9左右,说明企业计提折旧基本正确。该数为经验数,也可根据企业实际固定资产构成情况调整,若时间允许,也可采用分类计算的办法,复核分类折旧年限,该方法同样适用采用工作量法等其他折旧方法的企业。如果严重偏离经验数字,则须扩大审计程序。
5.注重年初岁末账。企业会计做假一般发生于1月和12月,尤其是12月份更需关注,人为调节成本、利润的现象多发生于这个时间,对于年末金额较大的会计凭证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蕴含审计风险。因此,建议详查12月份的会计凭证,尤其是转账凭证涉及大额收入成本项目。
6.认真剖析金额红数。无论是对于会计报表、会计账簿,还是记账、原始发票,只要出现大额红数,都应该认真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财务处理的正确性。这是发现被审计单位核算问题的捷径。
7.有重点地进行盘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存货进行监盘,是发现被审计单位核算错误与舞弊现象的重要途径。
8.重视成本结存。分析、复核企业成本计算与分配的过程,是审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有在产品、半成品的企业特别要注意其成本分配方法的合理性。
9.查阅关联企业的往来交易。关联方之间因为纳税、业绩需要等原因往往会产生不合理的关联交易,查阅关联企业之间的往来交易,可能会迅速发现企业人为调节成本费用、收入、利润的现象。
10.截止测试现权责。对于年初的测试,可查阅1月份入账的收入、成本费用类记账凭证,看发票日期是否与会计期间相符;对于年末的截止日测试,则还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发票存根进行核对。
11.内部政策主导向。伴随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内部出现划小核算单位并实施经济责任制管理模式屡见不鲜,管理人员面对来自主管部门的指标压力,可能出现操纵利润的倾向。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经济政策的制订,本身也可能存在违背会计原则的规定,诸如不负担某某费用等。获取企业内部经济政策相关文件、企业内部各单位经济指标实现情况等资料,就为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判断企业操纵利润方向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