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管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管理审计的范围可以表述为:凡是一切影响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都可以进行管理审计,都包括在管理审计的范围之内。管理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管理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管理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企业的管理职能。审查内容主要有: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完备,是否规定了企业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途径;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否已全部执行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各项任务和目标是否进行了合理分工;各职能部门之间是否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进行相互协调和平衡;企业决策是否及时、准确和全面等等。 (二)审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查计划管理,包括对企业长、中、短期供、产、销计划的审查;审查生产管理,主要审查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生产流程、生产效益及其在产品等;审查质量管理,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质量的经济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内容;审查销售管理,审查企业营销策略、市场预测、销售计划、销售合同、销售费用以及售后服务等内容;审查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对资金的运用、资金周转速度、各项增收节支措施等方面的审计;审查设备和物资管理,包括对设备物资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等方面的审查。 (三)审查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主要看其是否遵纪守法,依法经营;二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主要看其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三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主要看其职责是否相当,是否履行了应负的责任等等。 二、关于管理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开展管理审计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按以下程序进行: 第一阶段,初步调查。主要任务是了解、熟悉和掌握被审计单位及其业务活动的背景资料和总况资料,并据以决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 第二阶段,初评试审。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状况,以进一步取得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通过这种综合性、总括性的审查,弄清企业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为实施审计作好准备。 第三阶段,实施审计。在完成上述工作后,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针对审计重点,有目的地搜集有关证据,然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解剖和分析企业的管理活动,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措施予以改进,以促进企业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四阶段,总结回访。总结回访阶段是管理审计的关键一环,管理审计的效益如何集中体现在这一阶段。由于管理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其作出的审计结论约束力不强,执行与否,效益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能否接受与实施。因此,审计人员要重视做好这一阶段工作。首先,根据审计结果,及时作出审计结论,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情况,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其次,做好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的交流、座谈工作,针对问题,分析原因,一同研究落实的措施和意见,促使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做好整改工作;最后,审计人员还要注意做好回访审计,通过定期回访,积极帮助被审计单位实施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达到通过审计促管理,搞好管理促效益的目的。 使用的审计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传统审计方法。如查阅法:查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各项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等;审阅法:审计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各种凭证资料,不仅要审计会计部门资料,还要审计生产、供应、销售等部门提供的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资料,如供应合同、销售合同、采购合同等等;抽查法:主要通过对众多的管理制度的初步分析评价,确定一定比例进行有重点地抽查,抽查比例的确定按照初评结果确定,对制度不健全、管理失控的环节,进行重点抽查。在此基础上,审计有关凭证资料,取得进一步证据。当然,还有其他各种类同于传统审计所常用的一些审计方法,如盘查法、观察法、分析性复核法等等。 (二)管理审计特有的审计方法。主要有:1、管理系统图法。将企业管理系统的组织情况、管理职 能结构情况、管理系统功能信息管理情况等绘制成图,根据对企业初步调查情况,将企业应建立的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系统模式绘制成图,与企业实际设置的管理系统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隐患。2、调查表法。可参照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办法,将有关管理上的问题设计成若干份调查表,采取问卷式调查法,调查一定比例的职能部门和人员,取得相关证据。3、金额计算法。将一些定性的管理要素予以数量化,以货币金额来衡量其经济效益,以引起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如:部分设备是否需要闲置,闲置数量以多少为宜?采购和销售环节是否需要采用赊购、赊销政策,承付和回收期限以多长时间为宜?在成本管理上是以计划成本法为宜,还是以实际成本法为宜等等,均可采用金额计算法。另外还要根据不同行业管理审计的需要研究采用其他的审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