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的调研加工,是指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对不符合要求的审计信息进行加工完善,使之达到信息优化、增值的方法。审计信息的调研加工方法主要有四: 一、科学筛选需经调研加工的初级信息 从党政领导对信息需求的注意力来看,一般可概括为五个“点”:一是重点。即一个时期应集中全力做好,并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中心工作;二是热点。即一个时期中干部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三是难点。即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四是盲点。即党政领导尚不了解,但又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苗头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五是亮点。即有推广、启迪价值的典型经验做法等。 二、准确“诊断”需经调研加工的信息“病症” 对筛选出来的初级信息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一是真实。指反映的情况真实可靠,特别是反面情况不“降温”,正面情况不“升温”;二是完整。指信息要素齐全,信息结构完善;三是有广度。指信息内容所覆盖的区域、范围较广,便于领导把握事物的范围和程度;四是有深度。即说理透彻,分析精到,逻辑严谨,反映事物的本质;五是有高度。信息的立意高,或来源的层次高,反映的是左右形势,关系大局,高层领导关心的问题;六是有巧妙的角度。能够选取最佳角度来反映信息内容,接收率高;七是适用性强。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及时,提出的建议操作性强,方法科学,有利于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调研加工方法 具体处理方法为: (一)鉴证型调研。需处理的信息存在疑点,如事实、背景、原因交待不清,或违反常理;某一数据有误;某一问题的定性有疑问;重大信息的内容需要再度证实等等。可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向有关人员、单位调查,或派专人现场查证核对等等。(二)补充型调研。对信息要素不全、文章结构残缺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可根据补充内容的多少、易难程度来确定调研方法。如时间、地点、数据等简单信息要素的补充,可运用电话、信函、INT网等形式来完成;对问题、原因、对策等较多内容的补充,则需通过如开座谈会或专题小型调研等形式来完成。(三)追踪型调研。指对正在发生的某一重大情况的变化过程进行连续追踪调查研究。如对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的浅层反馈、深层反馈等等,一般通过连续多次的专题审计调查来完成。(四)扩充型调研。对某些质量较高但覆盖面较窄的信息,为说明它的普遍性或典型性,再在调查范围、数量上进行一定的扩充。一般按原来的内容要求,通过专题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来达到目的。(五)梳理型调研。对要素齐全、结构完整,但在定性分析、逻辑推理、原因、对策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信息,需要重新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梳理分析与研究。主要运用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等一系列综合分析方法来完成。(六)出题答卷型调研。即依据信息出题目。依靠调研做文章。其题目大都是依据平时的信息积累和在准确把握领导的信息需求基础上拟定的,份量重,层次高。这样的信息,需要调研活动的全过程参与,融上述全部或部分调研方法于一体。 四、注意挖掘信息增值点着重围绕“四度”进行加工挖掘。 (一)上高度。同一信息的加工完善,站的高度不同,调研活动的介入程度、效果也不尽相同。站在党政领导的位置上,就会自觉将一些微观的、局部的信息与宏观、全局相联系,通过调研活动,加工出较高层次的信息。缺乏这种高度,即便碰上有开发价值的信息,也难以实现其增值目的。因此,调研加中工,要始终瞄准高层领导的信息需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文章;即使是点上的情况,局部的问题,也要尽量通过调研加工使之产生以小见大、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从而使其高度得到弥补或增加。 (二)展广度。一般来说,基层部门上报的信息由于受其地域、层次限制,反映只是一个点或一个局部的情况,必须要在更广的范围进行调研,才能为领导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个清晰的定量定性概念。拓展广度,一是原型扩充。在原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调查数量扩大调研区域的办法来说明问题存在的范围和程度;二是共性合一法。对各地区、各部门存在的同一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综合成有广度的信息;三是零存整取。对暂不能单独编发的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定期分析,选准时机,厚积薄发。 (三)掘深度。开掘深度,要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调研手段来体现两个“不一般”:即分析问题不一般和所提建议不一般。通过开掘深度,使信息达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原因透彻、建议精到、逻辑结构严谨的标准。 (四)选角度。选取角度的方法有:一是中心对位法。即每一信息的反映角度都与党政工作联系挂钩,力求体现信息的全局性,宏观性,典型性;二是一分为二法。即反映问题时,首先肯定取得的成绩,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出问题,容易被人接受;三是反题正做法。即反面情况正面处理,如反映问题从加强管理的角度,汲取教训的角度出发,以减少负面效应。四是客观报道法。即以事实说话,不加评论,让读者从中了解真相,得出结论,既达到目的,又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