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监控审计是指企业集团审计部门要求有财经活动的单位在自审的基础上定期和随时报审财务资料和重要事项资料,对生产经营活动所体现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理、效益进行连续、系统的经常性审计监控,监控方式以报审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监控时间可以是财经活动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任一需要时间。 一、日常监控审计工作目标 1、拓宽审计对象,开展事前、事中审计,开展重要财务决策的审计,以增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2、拓展审计面,使具有财经活动的单位都处于审计监控状态。 3、建立一种工作机制,即在各报审单位自审、自报的基础上进行审计监督的工作机制。 4、营造一种介入独立核算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切入点,以实时审计独立核算单位报审资料为契机,审计监督可以更多地介入到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二、日常监控审计结构 日常监控审计结构包括报送资料系统、审计信息系统、调查系统、发布结果系统、跟踪审计系统等。报送资料系统指各报审单位指定本单位一名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知识的同志担任专(兼)职审计人员,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资料报送工作,在自审的基础上向审计部门报送资料,并负责与审计部门沟通、联络事宜。审计信息系统是指审计部门开发的用以收集、整理、分析、鉴别各单位报审信息的系统。调查系统是指审计部门组织审计组下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调查了解,以澄清疑问、挖掘深层次原因的过程。调查按程度不同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初步调查指限于核实所发现问题的调查,方式上可以采取询问、核对凭证、查阅相关资料等。详细调查是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方式上可以采取现场盘点、函证、穿行测试、查账等。发布结果系统和跟踪审计系统类同于传统审计方式。 三、日常监控审计程序 1、各报审单位专(兼)职审计人员应首先对本单位预报资料进行自审。自审的结果可直接纠正或以“自审问题报告单”向审计部报告。审计部门将对自审问题进行复审,重要问题经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协助报审单位建立控制措施,使风险受控。 2、由专(兼)职审计人员向审计部门报送相关资料。相关资料主要有与财经活动有关的财务会计报告等定期报表,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规章制度,与重要事项有关的重要事项审计备案报告单(后两者属随时报送资料)、以及被审计单位对所报送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保证的承诺书。财务会计报告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及相关附表。相关附表是根据审计需要专门设计一套附表,包括科目余额表、成本表等报表。 重要事项是体现各报审单位重要经济行为变化的事项。对重要事项审计是日常监控审计模式的重要特点,也是该种审计模式实现事前、事中审计的关键所在。各报审单位在事项发生前、发生中向审计部门报告重要事项情况,以实现动态审计。重要事项因各单位性质和规模不同而不同,一般讲,是指对内对外投资、融资事项,重要资产变动情况,涉及诉讼、担保事宜,经营方针、经营范围变动,单位产权变更,合并、分立事项,其他需要备案的重要事项。在需要报送资料种类、范围、格式的设计上要切合本企业的具体实际,体现简明、实用的原则。 3、审计部门利用审计信息系统对上述各单位报审资料进行分析性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 4、根据调查的结果形成审计报告,对外发布审计结果。 5、利用跟踪审计系统对审计结果的扫行情况进行后续审计。 四、日常监控审计的原则 1、不干涉报审单位的生产经营,不代行决策。 2、审计部门对报送的资料负有保密责任,并且只能用于与工作有关的事宜。 3、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为辅的原则。 4、以财务收支活动经济实质审计为主,辅以账面审计。 5、建设性原则,以解决问题为主,帮助报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服务,提升报审单位、自审单位风险管理水平。 6、双向承诺原则,即报审单位向审计部门承诺保证其报送的资料真实、完整,审计人员向审计负责人承诺保证对各单位报送的资料尽职尽责地进行审计。 五、对发现问题的审计处理和审计处罚 各单位违反规定,不报送资料、延迟报送、报送资料不全,经审计部门催要仍不改正的,纳入企业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 审计部门从各单位报审资料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视情节可进行审计处理,纠正违规问题;对弄虚作假、舞弊问题,经调查核实,纳入企业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或进行其他审计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