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理论体系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山东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首先要在一些主要的审计概念中加以体现和认定,但并非所有的审计概念都需要体现,因为审计业务及其技术方法和由此产生的审计概念存有共性。具有特色并需探讨的审计概念如:(1)审计主体。我国由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构成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其中国家审计居于主导地位。(2)审计职能。我国审计具有监督、鉴证、评价等职能,内中监督应居于主要地位。(3)审计类型。经济责任审计即是依据我国国情而产生的。先要从审计概念中体现特色的内容,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

      构成审计理论的基础环节是审计概念,审计理论体系乃是由审计概念及其有关主要原理所构成。因而,有层次地组合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乃是有机的、整体的审计理论体系的一种方式;审计理论结构或框架又是其中形象化的表现形式。这种模式有多种论说,现采用最简单的模式加以例示:

      审计目的→审计假设→审计原则→审计概念→审计规范

      一、审计目的。在审计理论结构中,包含五个层次,以“审计目的”作为起点,或是以“审计本质”即“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是个未获结论的问题。持“本质”论者认为受托责任关系乃是产生审计的根源,理论结构应以此为起点才能构造其理论体系。持“目的”论者认为审计目的的落足点或是最终目的就是证实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否履行,能否予以解除,它包含有审计过程系统化的证实行为,如证实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而认定“资产保值增值、财务收支合规、实现经营目标、履行社会责任”,达到此项基本要求,才能证实经营者(管理者或使用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如下图所示:

      

      二、审计假设。它是审计理论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表明审计在一定环境中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理。它包含建立审计业务的依据、必须具有的条件和采用技术方法的原则以及审计的作用等。科学的假设是无需证明的原理。国内外关于审计假设的内容论说很多,有繁有简,有同有异,现以较为集中和简要的六条为例:

      (一)两权分离存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只有经过审计,才能证实其是否履行。

      (二)财务报表及其有关经济事项反映的信息需要验证,并且能够证实。

      (三)审计证据是验证的基础。没有可靠的相反证据,过去认为可信的信息仍是可靠的。

      (四)审计者与委托者、被审计者不能存在经济利害关系,具有独立性。

      (五)健全的内部控制能排除错弊行为发生的或然性。

      (六)审计能促进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审计原则。它属于审计概念的范畴,却是审计行为的准则,对保证审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单独构成为理论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例如:

      (一)审计的独立性。

      (二)审计的职业谨慎。

      (三)被审计事项或要点的重要性。

      (四)审计的风险性。

      (五)审计的证实性。

      (六)审计过程的成本效益性。

      四、审计概念。它是审计实践活动中概括形成的理性化的观念、本质、行为、方法、原则或原理。它包括应用理论的概念,如审计主体、客体、程序、方法、任务、目的等;也包括基础理论的概念,如审计的本质、目的、假设、原则等。在审计理论结构中,它居于承接审计目的、假设和原则,而又形成、指导、作用于审计规范的层次。

      五、审计规范。它是审计行为、审计职责、审计实务的准则,对审计业务活动进行指导和控制,保证审计业务正确实施,防避风险,提高效率,实现目标。审计规范一般包括基本标准、具体标准和业务指南,是审计理论结构中审计目的、假设、原则、概念的集中体现和落脚点,也是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相结合的中间环节。

      由此可见,审计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审计理论体系。构造理论体系的基础环节乃是审计概念。“审计理论结构”是审计理论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写篇著作阐述审计理论的框架、层次、概念,也是另一形式。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需思考以下问题:

      一、审计理论框架中要不要审计假设与原则?如果要,必须确切而简明地构造适合于我国情况的条目及其涵义和内容。

      二、审计概念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要先明确主要概念的内容才能构建有机的理论体系。

      三、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必先在某些主要概念中体现其中国特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