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法规或协议条款的要求。主要考虑有关法规对审计事项财务会计有特殊要求的,或协议条款有特别要求和披露事项等,应从严确定重要性水平。如投资收益,世行贷款项目资金的提取、使用情况等。 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一般情况下,规模大的被审计单位,其重要性水平的绝对值要大于规模小的被审计单位,但相对值一般要小于规模小的单位。不同行业的被审计单位,其会计核算工作以及所遵循的会计规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确定重要性水平也因此有所不同。 3、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重要性水平可定得高一些,相反则定得低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 4、以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以往审计中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如果较为适当,可以作为本年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业务的变化,对其加以修正。 5、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敏感性。不同的财务报表对报表使用者敏感程度不同,对报表使用者敏感且波动幅度大的报表项目内容,审计人员应予以关注,从严掌握其重要性水平。 6、有问题事项的性质和金额。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情况下,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和漏报更为重要。对于性质严重的事项或重复发生的有问题事项,不论金额大小,都应作为重要事项予以特别关注,确定较低的重要性水平;相反则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