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审计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上海会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债务重组审计是由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以被审计单位债务重组事项为基础,以被审计单位报表反映的结果为线索,通过审查企业相关的协议、法院裁决文件,检查债务重组的方式与内容,确定债务重组日以及被审计单位在该事项中所处的身份,对债务重组所涉及的重要资产或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作出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债务重组审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了解控制环境,审查企业披露的债务重组事项是否确实存在或发生。

      审计人员通过取得并审阅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会议记录等,查明被审计单位在报告期内是否发生债务重组事项,以确定债务重组事项是否真实存在。从目前证券市场上所揭示的事实来看,反映出相当部分只是属于“帐面重组”,而非《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所下的定义范围。

      2.检查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与具体内容。

      形成债务重组方案有以下几种形式:(1)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订立合同、协议形成;(2)由有关职能部门审批同意形成;(3)由法院裁决形成。通过检查与此有关的合同、协议、批文、法院裁决文件等,查明债务重组事项的合法性,分析其中的关键条款,了解具体内容,确定债务重组的方式和债务重组日。对债务重组涉及的重要资产或债务,可向有关方面发函询证,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的帐面记录是否正确,有否差错或弄虚作假行为。

      3.审查债务重组事项的会计记录,确定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复核审查债务人与低于债务帐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债务人是否将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复核审查债权人是否将重组债权的帐面价值与收到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如果债权人计提了减值准备,检查是否相应地冲减减值准备。

      (2)复核审查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债务人是否将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帐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检查债权人是否按重组债权的帐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帐价值,有否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3)复核审查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形式清偿某项债务时,是否将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审计人员应当在研究、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文件和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债务重组日以及被审计单位在债务重组事项中所处的身份,区别债务人是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他企业,分别采用与债务人身份相对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审查债权人是否按重组债权的帐面价值作为受让的股权入帐价值;查明债权人有否发生债务重组损失。

      (4)复核审查债务人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债务人是否将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对未发生的或有支出,查明债务人在结清债务时,是否确认为资本公积。

      如果重组债权的帐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检查债权人是否将重组债权的帐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对未发生的或有收益,应当查明债权人在计算将来应收金额时是否包含进去;或有收益收到时,是否作为当期收益处理。

      (5)复核审查债务人以混合重组方式清偿某项债务时,查明债务人是否先以应支付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帐面价值、债权人享有股权的帐面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然后再按前述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要注意的是,以混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应当考虑相关的偿债顺序。一般来说,应当先以资产清偿债务,最后考虑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果以一部分现金清偿债务,一部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则先以现金清偿,然后考虑非现金资产清偿。

      4.检查有关债务重组信息的披露是否恰当。

      检查债务人是否披露债务重组方式,披露的重组方式与实际发生的方式是否一致;检查因债务重组而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是否已予披露;检查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实收资本)增加额和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或有支出总额是否已予披露。

      检查债权人是否披露债务重组方式、债务重组形成的损失总额、债权转为股权所导致的长期投资增加额及长期投资占债务人股权的比例及或有收益的内容,并与实际审查帐务处理结果的有关数据相核对,以验证其与披露的信息是否一致。

      5.关注债务人持续经营能力,谨防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应当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企业持续经营越是弱化,财务报告上故意粉饰、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越大,虚假的债务重组、资产置换容易成为某些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因此,审计人员开展债务重组审计,有必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分析企业固有风险的水平,了解管理人员的品德和能力,有否受到异常压力,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环境因素等;进而评估控制风险的大小,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在此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实施实质性检查的程序,最终取得确切的审计证据,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