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导向审计方法是指以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为基点,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以特定的审计环节为切入点实现审计目的的一种综合、系统的审计方法。 导向审计方法可细分为五种: 一、过程导向审计方法。是指项目审计工作以审计活动为先导,不预先设置被审计事项的“是”与“否”,围绕特定的审计程序,全面搜集审计证据的一种系统审计方法。审计链为: 特定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结论意见 这种方法强调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重点介绍“怎么做”。例如审阅总账、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凭证、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等。这种方法比较细致,但费时、费力。通常适用于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资料和业务的全面、具体、详细审计,以及特定目的(如揭弊查错)审计。在现代审计中,这种方法通常不能作为主要的方法,只作为辅助方法采用。 二、结果导向审计方法。所谓结果导向审计法是指项目审计工作以预先假定的被审计事项结果为前提,通过发散分析可能导致这种审计结果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实施不同的审计程序,以验证假定结果行为是否存在的一种系统审计方法。审计链为: 预期的审计结果→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结论意见 在审计实务工作中,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通常会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和事项所处的环境及固有风险的分析,确定一种或多种被审计事项结果,然后运用特定的审计程序,验证这种假定是否存在。例如某企业多年亏损,今年扭亏为盈,审计人员需对赢利的真实性进行审计。假定该企业的利润是不真实的,可能采用的手段包括虚增业务收入、虚减业务成本、少记管理费用、少记营业费用、少记财务费用、多记投资收益等。根据这些假定安排相应的审计程序,验证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这种假定的审计结果行为。此种审计法简洁适用,能突出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适用于法律、法规遵循情况审计,故在政府审计中广泛采用,但不能用于对会计报表整体审计、项目审计整体评价等。 三、目标导向审计方法。所谓目标导向审计方法是指项目审计工作中以审计目标为起点,通过特定的审计程序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系统审计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确定项目审计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然后依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程序,以审计目标是否实现作为项目审计工作是否完成的依据。这种方法要求事先确定的审计目标与审计结论具有一致性。审计链为: 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结论(意见) 目标导向审计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强调审计目标的作用。例如我们根据会计报表项目存货的存在认定,确定真实性审计目标,并以这一目标为出发点,决定实施监盘(审计程序),取得“存货监盘表”(审计证据),最后根据监盘结果验证会计报表上存货的真实性。从存货的真实性出发,最后又回到真实性目标。这种导向审计方法是现代审计中一种常见的系统审计方法。它强调事先规划、策划,有的放矢,便于对项目审计工作的控制,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项目审计工作比较全面、完整,逻辑性强,广泛应用。 四、制度导向审计方法。所谓制度导向审计方法是指在项目审计工程中,以被审计事项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为前提,通过对被审计项目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以决定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的一种系统审计方法。审计链为: 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结论意见 内部控制可以预防、发现和纠正业务活动中的错误和舞弊,存在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大大减少会计报表和业务活动出现舞弊的概率。这种方法以对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为依据,决定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不仅可以减轻审计人员的实质性测试工作量,保证项目审计工作质量,而且可以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管理建议,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这种方法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指在项目审计工作中以事先预设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为前提,通过对项目审计风险要素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相应的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的一种系统审计方法。审计链为: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证结论意见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一种事前控制的现代审计方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普及、审计责任扩大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而且能够减轻审计人员的实质性工作量。 现代审计实务属“多极化”审计阶段。以上五种导向审计方法各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既可以并存,也可以分离。项目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成本效益比高的导向审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