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史全生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邮编 210093

原文出处:
历史档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27年9月16日,国民党中央成立了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特委会),作为中央政治党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可是这个特委会只存在了3个多月,12月28日便由中央特别委员会秘书长叶楚伧签发呈文宣布结束。在蒋介石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成立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取代特委会。那么,为什么要成立特委会?在其存在的3个多月里做了哪些事?又为什么那么快就结束了?其原因何在?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个人意见,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一

      特委会是国民党右派集团宁、汉、沪三方在“清党反共”的共同立场上成立,而又互相矛盾斗争的产物。

      早在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内的一些右派分子林森、居正、邹鲁、覃振、石青阳、石瑛、叶楚伧、邵元冲、沈定一、茅祖叔、傅汝霖、谢持、张继等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了“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宣布“开除党内共产党籍中委,指责苏联顾问鲍罗廷专权”(注:周一志《关于西山会议派的一麟半爪》,《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并宣布停止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职权,取消孙中山指示成立的政治委员会。他们即被称为西山会议派。他们还在北京南花园设立中央党部,以后迁至上海,与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相抗衡,被称为“沪方”。西山会议派分裂国民党、破坏革命的举动受到广大国民党党员的强烈反对和谴责。1926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认定西山会议的举动“纯属违法,并足以危害本党之基础,阻碍国民革命之前途,非加以严重处分,不足以伸党纪而固吾党之团结”。会议宣布将谢持、邹鲁2人“永远开除党籍”;居正、石青阳、石瑛、覃振、傅汝霖、沈定一、茅祖叔、叶楚伧、邵元冲、林森、张继、张知本等12人予以“警告”,以观后效;戴季陶由于“始终并未与会”,“予以恳切之训令,促其猛省”(注:《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48-349页。)。后侯绍裘等又提议,将居正、石青阳等“与(予)以除名处分”(注:《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12-413页。)。1927年6月10日,由蒋介石操纵控制的南京国民党中执委开会决议,恢复张继、谢持、林森等9人的国民党党籍。从此,他们即与蒋介石集团结合一起。

      西山会议以后,蒋介石也很快沦落为国民党新右派,在1926年春,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藉以打击国民党内的共产党人,限制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活动,迫使他们退出国民党中央机关,而他自己却青云直上,被任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监、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人部部长、北伐军总司令,并被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掌握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军政大权。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建立非法的国民政府,实行“清党”,屠戮共产党人。说什么“南京为总理(孙中山)亲自指定的都城,在历史上亦为中国民族求独立自由而屡次建立的都城”(注:《国民政府公报》宁字第一号,1927年5月1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就是为了“实现总理建都南京的政策”,“凡是真正的革命同志,真正的总理信徒,便要努力来实现总理建都南京的政策”(注:《申报》,1927年5月21日。)。于是,在国民党内又出现了一个“宁方”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汉方”。

      “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4月15日,在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七次常委扩大会议上一致通过决议,将蒋介石“开除党籍,免去本兼各职,交全体将士、各级党部及革命民众团体拿解中央依法惩治”。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军委会委员还联名发表通电、谴责蒋介石背叛革命,号召广大革命群众“依照中央命令,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注: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22日。)。但是不久,武汉汪精卫集团也开始动摇。在7月14日晚上秘密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会议,策划“分共”,次日召开国民党中执委常委扩大会议,正式宣布“分共”,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宁、汉、沪三方都站到了清党反共的同一个立场上。

      随着汪精卫的右转,国民党右派各方都呼吁宁、汉、沪三方合作,其中沪方的西山会议派更为积极,希望通过三方合作,能在国民党内也取得一席之地。可汪精卫一直以“中央”自居,根本看不上西山会议派,表示只接受西山会议派的个人,而不能接受其机关组织。同时汪精卫对蒋介石也表示十分不满,指责蒋“个人独裁”,“使国人知有蒋中正,不知有党。此实为党所不容”(注:《国闻周报》第四卷第31期。),以致宁、汉、沪三方的合作迟迟不能实现。8月12日,在汪精卫和南京国民政府中李宗仁等人催逼下,蒋介石以退为进,宣布辞职。而蒋介石的辞职,一则使汪精卫消除了一个与其争夺中央领导地位的劲敌;同时,也使桂系军人们失去了政治灵魂,不得不依藉汪精卫,积极提议宁、汉合流。汪精卫立即表示赞同,并在8月19日召开中执委扩大会议,发表《迁都南京宣言》,提议李宗仁等一起赴庐山商谈合作事宜。庐山会谈后,谭延闿、孙科又随李宗仁赴宁具体协商合作事宜,至9月5日已大致谈妥。汪精卫便与顾孟余、徐谦、陈公博等武汉中委们赴宁,13日武汉国民党政府即告停止办公,初步实现了宁、汉合流。

      宁、汉虽已合流,可宁、汉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以致汪精卫抵宁之时,南京城里“遍贴反汪标语,辞句极尽尖酸刻薄的能事”(注:《李宗仁回忆录》下,广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0年版,第522页。)。这使汪精卫深感自己难以驾驭南京政府,非将随蒋辞职赴沪的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请回不可。8月7日遂派谭延闿、孙科等赴沪劝驾。9日汪精卫又亲赴上海劝驾,并与在沪的执监委员们交换意见。可胡汉民、吴稚晖拒不接待。蔡元培、李石曾、张继虽已接待,而意见完全相左。特别是沪方的西山会议派,对汪尤为不满。由于在宁、汉合流时汪精卫完全排斥了西山会议派,所以早在8月21日张继就指责汪精卫“对内外皆失信仰,必须暂避要路”(注:《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编·大事记》第13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9页。),这时更高弹要汪下野的调子,使汪十分尴尬。面对沪、宁两方的共同反对,汪精卫提议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预备会,讨论党内统一和重组政府的问题。而沪方西山会议派大都已被排斥在国民党二大以外,自然反对汪精卫的这一动议,主张在上海召开一个由宁、汉、沪三方参加的谈话会,共商统一党务及宁、汉政府合作改组办法,得到宁、汉两方的赞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