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理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史桂芳,1961年生,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内容提要:

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有许多侵略理论。这些侵略理论配合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政策,从理论上说明日本侵略的“合法”性,并煽动日本国民支持侵略战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东亚联盟论、东亚协同体论和大东亚共荣圈论。这些理论在实现日本独霸东亚、称雄世界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其手段有所不同。东亚联盟论主张以王道主义为指导,以“国防共同、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为条件,建立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论则主张以协同主义为指导,同协同主义代替中国的民族主义;大东亚共荣圈则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名,扩大侵略,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其中,东亚联盟不仅限于对理论的阐述,而且成立了东亚联盟协会,形成东亚联盟运动。汪精卫集团也大肆鼓吹东亚联盟是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发展,在其统治地区组织了东亚联盟组织。东亚协同体论者组织的昭和研究会在日本新体制运动开展后,参加了大政翼赞会。大东亚共荣圈被日本政府直接表述为基本国策。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6 期

字号:

      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不仅以武力进攻中国,而且竭力在理论上寻找对外侵略的根据,蛊惑民众支持战争。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出现了诸多支持政府对外扩张的侵略理论。这些侵略理论与日本的战争政策、侵华罪行一样,是研究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史学界对日本侵略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拟对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东亚联盟论、东亚协同体论、大东亚共荣圈论作一概要分析,旨在加深对中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理论与侵略政策的认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

      一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的主要侵略理论

      (一)东亚联盟论

      “东亚联盟”一词始见于1933年3月伪满洲协和会制订的《满洲国协和会会务纲要》中。协和会是日本侵占东北后建立的思想控制团体,其宗旨是反对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实行“王道政治”,建设“王道乐土”。协和会成立后,积极配合关东军的“讨伐”战,对东北人民实行思想和政治上的控制。协和会的纲要中提出:“满洲国协和会根据王道主义,向国民彻底地普及建国精神,团结有明确信念的国民,排除反国家思想和反国家运动,以期建成民族协和理想之地,同时向全中国普及民族协和运动,进而将运动扩展到整个东亚,结成东亚联盟,以重建东洋文化,确保东亚的永久和平”(注:山口重次:《民族协和运动と当面の课题》,《东亚联盟》(东京,以下凡东京东亚联盟协会出版的杂志,不再注“东京”二字)1942年第8期,第27页。),这里将协和运动与东亚联盟联系起来,视东亚联盟为协和会的目标。30年代中后期,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石原莞尔写了《东亚联盟建设纲要》和《昭和维新论》等文章,东亚联盟始成为一种系统的侵略理论,在日本国内外产生影响。

      东亚联盟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以王道主义为指导理念,以王道主义反对西方的霸道主义,在此基础上建立东亚联盟。东亚联盟论认为所谓王道主义是东方文明特有的思想体系,石原莞尔解释说,“王道在政治上是联盟各个国家自觉地顺从民众的理性和良心,对最高价值的信赖与服从,是将内治与外治观念综合统一起来的观念,是以东洋民族觉醒和统一为前提的东洋理想社会的理念”(注:《石原莞尔选集6》,东京たまぃらほ社1986年版,第19页。),这里的“最高价值”就是信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东亚联盟论者不仅要求日本人民绝对服从天皇,还要东亚各国人民信赖天皇。在他们看来,近代日本天皇制充分体现了日本国体的优越,因为天皇是“现人神”,日本是“天孙之国”,“承接天照大神的天皇,是世界唯一天成君主”(注:《石原莞尔选集4》,东京たまぃらほ社,1986年版,第34页。),而其他国家的国体都有致命的弱点,东亚各国服从天皇,信仰王道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结成东亚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在最终战争中取得胜利,以王道战胜霸道。最终战争论是石原莞尔提出的日本统治世界的构想,它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了国家联合的态势,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美国是西方文明的代表,这两个国家所代表的集团“将围绕谁是世界的中心,在不久的将来,挟太平洋进行人类最后的大决战,打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注:江口圭一:《大系日本の历史14》,小学馆1989年版,第188页。),通过这次战争“决定是日本的天皇成为世界的天皇,还是由美国总统统治世界,决定人类最后的命运。这是决定究竟是由东洋王道还是由西洋霸道统治世界的战争”。(注:《石原莞尔选集3》,东京たまぃらほ社,1986年版,第45-46页。)日本为了建立世界的王道秩序,就要努力争取在最终战争中取得胜利,为此,首先要与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国联合起来,建立东亚联盟,以积蓄最终战争胜利的力量。

      第三,结成东亚联盟的条件是:“国防共同、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后,大肆鼓吹东亚联盟论,并以东亚联盟论附会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在东亚联盟论的3个条件后,加上了“文化沟通”。石原莞尔等人认为“文化沟通”有利于日本在中国扶植傀儡政权,有利于在中国的占领区对中国人民实行奴化教育和统治,因此,同意把“文化沟通”作为联盟论的内容之一。于是,结成东亚联盟的条件由3项变成了4项。

      第四,东亚联盟的范围,主要是日、“满”、华3国,待将来东亚的力量发展了,再把范围扩大为整个亚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亚联盟论提出联盟的范围包括广阔的南洋地区,提出:“东亚联盟的范围是联盟的国防力量,目前主要是日本的力量能排除欧美霸道主义的压力地区内的诸国家。随着大东亚战争的发展,结成东亚联盟地区也在迅速扩大。”(注:《石原莞尔选集6》,第67页。)可见,东亚联盟的范围是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二)东亚协同体论

      东亚协同体论与东亚联盟论一样,也是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形成、影响比较大的侵略理论,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记者杉原正己。(注:尾崎秀实:《东亚新秩序论の现在及び将来》,《尾崎秀实著作集》第2卷,劲草书房1977年版,第52页。)而大量对协同体论加以阐述、宣传的是东京大学教授蜡山政道。蜡山曾连续在《改造》等发行量颇大的杂志上,发表关于东亚协同体论的文章。此后,昭和研究会的成员及新闻记者也开始发表关于协同体论的文章(注:冈本幸治主编《近代日本のァジァ观》,ミネルゥァ书房,1998年版,第233页。),加田哲二、山崎靖纯、三木清、三枝博一、船山信一、尾崎秀实等都是东亚协同体论的鼓吹者。东亚协同体论是当时各种侵略理论中,对日本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一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