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太原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在20世纪30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兴起了一股“全盘西化”思潮。这一思潮在当时不但有着广泛的社会性,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是五四之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一支,在当时消解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表达了中国人希图赶上西方国家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它关于文化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没有找到实现这一主张的现实力量,致使它在中国仅仅是昙花一现。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1)12-0030-06

      近年来,社会思潮成为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但是,在出版的几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注:同一书名的论著有3部:黎仁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高瑞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吴雁南等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论著中,都没有把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作专项考察。就发表的论文来看,也没有人专门论述这一社会思潮。事实上,它是五四之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一支,深入地探讨这一思潮对于理解现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全盘西化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而作为一种思想倾向,则早在19世纪末就产生了。维新运动中的激进人士易鼐认为,中国要自立于五洲之间,要使列强平等待我,就必须“改正朔,易服色,一切制度,悉从泰西”。(注: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湘报》1898年第20号,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77页。)当时的樊锥也曾说:“一切繁礼细故,……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者是效。”(注:樊锥《开诚篇(三)》,《湘报》1898年第24号,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93-94页。)这是全盘西化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最早见之于文字。但是从易鼐和樊锥的总体思想来考察,所谓“悉从泰西”与“唯泰西者是效”,并“非废我教而行彼教也”,(注:易鼐《中国宜以弱为强说》,《湘报》1898年第20号,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77页。)他们都还有一个前提即“保教”。

      五四运动时期,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更为浓厚。陈独秀明确提出要“欧化”,“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注: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新青年》1918年5卷1号,第3页。)鲁迅主张“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钱玄同则指出,中国之救亡,“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注: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新青年》1918年4卷4号,第354页。)这时,他们连“教”也不要了,明确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时期的西化论者,大都着眼于用西方的“文明”来批判东方的“野蛮”,重在“破”,带着一种强烈的恨中不如西的情绪色彩。尽管他们的主张十分激进,但大都停留在中西比较的层面,而没有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五四之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分解演变为两支:一是马克思主义,一是“全盘西化”论。

      1929年,胡适在英文刊物《中国基督教年鉴》上同时使用了两个词汇:Wholesale Westernization和Wholehearted Modernization。潘光旦认为,前者可译为“全盘西化”;后者可译为“全力的现代化”或“充分的现代化”。这是“全盘西化”作为一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报刊上。有人就此断定胡适是“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注:周溯源《“全盘西化”论的始作俑者》,《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3月4日,第2版。)其实这是一种误会。一则在胡适看来,这两个词语并没有什么差别。二则当时胡适并没有有意地去主张,更没有形成一种理论。直到1935年,胡适在看到陈序经写的《关于全盘西化答吴景超先生》后,才表明“我是完全赞成陈序经先生的全盘西化论的”。(注:胡适《编辑后记》,《独立评论》1935年142号,第24页。)

      “全盘西化”论的最早提出者应该是陈序经。早在1925年他就萌生了这种主张,“自民国十四年到美国读书之后,对于这个题目尤为注意。同时,因为友朋之中谈及东西文化的既是不少,而身处西洋,东望故国,感触良多。”(注:陈序经《〈南北文化观〉跋》,杨深编《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第462页。)显然,他所感触的是中不如西的反差。由于早已有这种关注和感触,到1928年陈序经在岭南大学演讲时,便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全盘采纳西洋文化”,“差不多二十年前(笔者注:1928年),卢观伟、陈受颐两先生与我已坚决的相信中国要全盘西化,不过,在名词上,我们最初所用的是‘全盘采纳西洋文化’或是‘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字样。”(注:陈序经《东西文化观(二)》,杨深编《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第388页。)这是在中国最早不折不扣地提出要“全盘”采纳西洋文化。

      1931年,陈序经在《社会学刊》2卷3期上发表了《东西文化观》一文。文中他首次采用了“全盘西化”的表达方式,“到了民国二十年间,我开始用了‘全盘西化’这个名词”。(注:陈序经《东西文化观(二)》,杨深编《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第388页。)事实上,此前他并没有见到过这个词,“‘全盘迎受西洋文化’的字样,在我们最初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时候,我既没有发现这些字样已经有人用过;而十余年来流行最广的‘全盘西化’这个词却是我用得最早,至少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有人用了这个名词是较我为早的”。(注:陈序经《东西文化观(二)》,杨深编《走出东方—陈序经文化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第425页。)1933年,陈序经写了《中国文化的出路》一书,在书中他从研究文化学理论入手,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全盘西化”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