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辽朝国号之谜
由于史料匮乏,辽朝一代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譬如这个王朝的国号,就是一个迄今尚未弄清的扑朔迷离的问题。
对于辽朝历史的蒙昧,不是晚近以来的事情。金末以降,人们对辽史已不甚了了,元好问曾经感慨:“呜呼,世无史氏久矣……泰和中,诏修《辽史》,书成,寻有南迁之变,简册散失,世复不见。今人语辽事,至不知起灭凡几主,下者不论也。”(注:《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元文类》卷51。)元人所修《辽史》,可以说是二十四史中内容最简陋而错误又最多的一种,这并非元朝史官不肯尽职,主要原因还是保存下来的原始史料太少。
关于辽朝的国号,《辽史》中惟一的一条记载是:太宗大同元年(947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注:《辽史》卷4《太宗纪下》。)。然而根据宋代文献记载,辽朝曾经先后几次更改国号,故清代学者在这一点上屡屡指责《辽史》的疏漏,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83云:“按辽自太宗建国号大辽;至圣宗统和元年,去辽号,仍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复称大辽。《辽史》皆没而不书。”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7“辽史疏漏处”条也指出:“《辽史》又有太疏漏者。《东都事略》记辽太宗建国大辽,圣宗即位,改大辽为大契丹,道宗又改大契丹为大辽。改号复号,一朝大事,而《辽史》不书。”《四库全书总目》卷46《辽史》提要以辽重熙十六年《释迦佛舍利铁塔记》所称“大契丹国”来印证《东都事略》的记载,讥评《辽史》“于国号之更改尚未详也”。确实,国号之变动,可谓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辽史》之疏漏,莫此为甚。
对于辽朝国号的演变,今天学术界已经基本上形成定论,陈述先生的说法代表最通行的观点: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又改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大辽(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契丹”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又见陈述《契丹政治史稿》,人民出版社,1986年,10页。)。蔡美彪先生的说法与此稍有不同:“916年,辽太祖耶律亿(阿保机)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建契丹国,947年建国号辽。”(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辽”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又岛田正郎《遼朝史の研究》(东京,创文社,1979年,61-63页)与此说完全相同,这可以代表日本学者的观点。)这后一种说法较为审慎,它不明确肯定太祖916年创立国号契丹,也不说太宗947年“改”国号大辽;按这种说法,似乎辽朝的国号是从947年以后才有的。除了这一点细微的差别之外,上述两说基本上是一致的(注:这里还应提到的是,周绍良先生《从石刻探讨契丹之改易国号》一文(《北京社会科学》1986年2期)曾根据《全辽文》和房山石经题记等石刻资料中有关辽朝国号的记载得出如下结论:从辽朝建国至应历四年(954年),国号为“契丹”;应历五年(955年)至保宁元年(969年),国号为“大辽”;保宁二年(970年)至咸雍元年(1065年),国号为“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至辽末,国号为“大辽”。此说与文献记载颇有出入,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对石刻资料的统计很不完整,《全辽文》中所收辽代石刻资料尚不及近年出版的《辽代石刻文编》的一半,况且周文对《全辽文》和房山石经题记也仅仅是做了一个不完全的统计而已。根据这样的统计结果而得出的上述结论显然与史实有较大的出入,故不为辽金史学界所认同。)。
然而,辽朝国号的演变远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二 太祖建号“大契丹”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辽史》卷1《太祖纪》记载此事说:群臣“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后曰应天大明地皇后。大赦,建元神册。……立子倍为皇太子”。既然建国,必有国号,但令人奇怪的是,《辽史》居然没有说明耶律阿保机称帝时是否建立国号,国号是什么。在传世文献中,只有《契丹国志》明确记载了辽太祖建国时的国号,该书卷1《太祖大圣皇帝纪》云:“神册元年,……阿保机始自称皇帝,国人谓之天皇王。……建元曰神册,国号契丹。”陈述先生谓辽太祖国号契丹,就是依据这条史料。不过《契丹国志》来历不明,它的记载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怀疑,所以蔡美彪先生不敢此说,只是含糊地说辽太祖“建契丹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太祖建国时必定就已创立了国号,断不会等到太宗大同元年(947年)才始创国号大辽(注:周绍良《从石刻探讨契丹之改易国号》一文说:“似乎耶律阿保机原来并没建立国号,一直是沿用部族名称,……以‘契丹’为号。”他根据新旧《五代史》有关辽太宗大同元年“改晋国为大辽国”的记载,认为“这足以说明在使用大辽为国号之前,契丹是以晋为国号的,因之在建立大辽国国号之前,‘契丹’之称,事实是部族之称”。这种说法很难令人信服。众所周知,石晋自始就是辽朝的附庸之国,石敬瑭甚至向辽太宗称儿皇帝,辽朝怎么可能反过来用后晋的国号呢?下文列举的证据将表明,辽朝的国号肯定不始于“大辽”。)。
其实《契丹国志》中还有一处有关太祖国号的记载,过去都被人们忽略了,该书卷首《契丹国九主年谱》云:“太祖大圣皇帝,梁均王贞明二年丙子称帝,国号大契丹,改元神册。”那么辽太祖所建立的国号,究竟是“契丹”还是“大契丹”呢?我从辽朝的石刻材料和五代十国的文献史料中找到了以下6条证据。
(1)《旧五代史》卷75《晋高祖纪》载有辽太宗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册文,起首的几句是“维天显九年,岁次丙申,十一月丙戌朔,十二日丁酉,大契丹皇帝若曰”云云。石敬瑭被册立为帝,是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的事情,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涉及辽朝国号时间最早的一条文字材料,但这条材料存在着一点疑问。根据《辽史》记载,后唐清泰三年丙申应是天显十一年;在五代及北宋文献中,辽朝纪年往往有误,其中天显纪年即比《辽史》的记载要晚两年,所以五代及宋朝史料均以清泰三年丙申为天显九年。但这篇册文既然出自辽人之手,照理说不应当有纪年的错误,估计也许是后人误改的结果。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旧五代史》只是一个辑本,上面那段引文辑自《永乐大典》,几经辗转,恐怕难免有误;而《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书又都不载这篇册文,故亦无从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