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7365(2002)04-0001-09 使役句又叫致使结构,有使动句和役格句两种基本句式,它们之间的语义和语法关系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本文探讨两者之间的结构转换,并尝试解答一些尚未得到解答的基本问题。比如汉语到底有没有役格动词?汉语役格句的使役义是从哪里来的?役格句中的独立致事跟施事或客事改作的致事有什么不同?结论是:汉语没有役格动词,作格动词直接用为使动,通过句法结构来表达使役义。具体来说,役格句的结构跟使动句相同;不同的是,使动句中的使役动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词,而役格句中的使役动词是零形式。致事的句法位置高于其它论元成分,施事或客事改作致事时,要移位到致事的位置,才不违背“题元阶层”和“题元原则”。 一、基本句式 使动句含使役动词(使/令/让,等等)(注:又称“使令动词”。),主语可以是代表人的名词,也可以是代表具体事物的名词,句子表示由于此人或此物而致使某种结果。例如: ①a.小红 使 大伙笑了。 b.他今天 让 人难过。 c.这事 使 大家迷惑不解。 d.他的举动 使 我吃惊。使役动词后面常常是不及物谓语,如例①a~d,但也可以是及物谓语。如: ②a.种族动乱 使 这里的人民失去了家园。 b.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这却 使 我觉得有些兀突。(鲁迅) 役格句不含使役动词,它的谓词有使动用法(见王力1957,潘允中 1982,李佐丰 1983,范晓 2000)。役格是相对宾格而言的。这是因为一般的及物动词的宾语叫作宾格,而有使动用法的动词的宾语则可称为役格。据吕叔湘(1987)言,现代汉语中有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多于动词:(注:部分例子摘自刁晏斌(1997)。) ③a.一只蛐蛐 发了 两户人家。(《小说家》,1993.4) b.罗维民的发现 激动了 两个人。(《北京晚报》,1999.3.28) c.种种的行为 矛盾着、痛苦着 自己。(丁玲,1930) d.这些东西 兴奋了 屋子里所有的人。(丁玲《一颗未出膛的枪弹》)③a~d中的役格句表达的使役义是非自主的,它的致事主语没有主动地致使某种结果,或者说致事主语是独立的。但有时役格句表达的使役义是自主的,即它的致事主语跟施事有关。如: ④a.他们 停产了 两条生产线。(大连电视台新闻,1993.10.28) b.他不能 沉 他自身到一层极深的渊底去观测她底自身。(柔石,二月) 含独立致事主语的是非施事役格句(“非施事”不等于有关名词不可以代表人),致事主语跟施事有关的叫施事役格句。 就役格句和使动句的关系而言,有意思的是,役格句总是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使动句,而使动句则不一定有对应的役格句, 如例③、④可以说成例⑤、⑥: ⑤a.一只蛐蛐 使(两户人家发了)。 比较③a b.罗维民的发现 使(两个人激动了)。 比较③b c.种种的行为 使(自己矛盾着、痛苦着)。 比较③c d.这些东西 使(屋子里所有的人 兴奋了)。比较③d ⑥a.他们 使(两条生产线停产了)。 比较④a b.他不能 使(他自身沉到一层极深的渊底去观测她底自身)。 比较④b而例①、②不能说成例⑦、⑧: ⑦a.[*]小红 笑了(大伙_)。比较①a b.[*]他今天 难过(人_)。比较①b c.[*]这事 迷惑不解(大家_)。比较①c d.[*]他的举动 吃惊(我_)。 比较①d ⑧a.[*]种族动乱 失去了(这里的人民_家园)。 比较②a b.[*]这却 觉得(我_有些兀突)。 比较②b例⑦、⑧中的谓词因为没有使动用法,所以成不了役格句。显而易见,有使动用法的词既可单独组成役格句,也可以出现在使动句里,如例③~⑥;而没有使动用法的词只能出现在使动句里,如例①、②。下面我们先讨论使动句跟非施事役格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分析施事役格句。 二、转换模式 我们知道,有使动用法的词(动词或形容词)兼有所谓的作格用法。比如,“感动”在“这本书感动了我”中是使动用法,而在“我感动了”中是作格用法。因此,这类词又常概称为“作格动词”。至于为什么只有作格动词才有使动用法,而其它动词没有,我们在第五节讨论。使用“作格动词”这个名称,非施事役格句跟相关的使动句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使动句:致事+使役动词+(当事/客事+作格动词+〈其它成分〉) 非施事役格句: 致事+作格动词+(当事/客事+0 +〈其它成分〉)也就是说,如果使役动词不出现,而后面从句中的作格动词出现在它的位置,使动句就变成了役格句。下面例⑨显示的是当事主语,例⑩显示的是客事主语: ⑨a.痛苦使(他 沉 到深渊里去了)。 d.他的话 使 (我的心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