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传达的性质 1.1 Ostension和Inference Sperber & Wilson(1996)在《相关联性理论》一书中指出,诠释语言信息传达的过程包含两个方面:Ostension “显示信息传达意图的动作”和inference“推测/推论”。人类在信息传达的时候, 信息传达者为了让信息接受者理解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会做出一些能引起对方注意的动作(动作可以包括说话,但不一定包括说话)。信息接受者看到或听到了信息传达者鲜明的“显示信息传达意图的动作”(ostensive act,以下简称“动作”), 就会开始对信息传达者所做出的“动作”进行“推论/推测”(inference), 目的是要理解为什么信息传达者做出了那个“动作”。 信息接受者要对信息传达者的“动作”进行“推论/推测”,而信息传达者在做出“动作”之前也要先对对方进行推测/推论的能力进行推测,之后,信息传达者就会选择最适合对方推测/推论能力的“动作”。所谓“最适合对方推测和推论能力的示意动作”指的是最不费力的,同时最能帮助对方进行猜测和推论的“动作”。没有语言,信息是可以传达的,但没有“动作”和“推论/推测”的过程,信息就没办法传达。语言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功用是制约(constrain )信息接收者的“推论/推测”的过程,让他能较准确地对信息传达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作出适当的“推论/推测”。 1.2 “动作”对推测/推论过程的制约 信息传达者的“动作”对“推论/推测”过程的制约程度可高、可低。 比如,吃饭的时候,先生问太太“要喝什么吗?”太太就用手指着她盛着汤的碗来回答先生的问题。这种回答方式,对先生理解太太的答复所要做出的推测/推论过程的制约程度非常低。 要理解太太的答复,先生必须作出以下的推论/推测过程: a.猜测她手指的是碗 b.注意到碗里有汤,猜测她想让他知道她有汤 c.联想到汤也是一种饮料 d.进一步地作出联想,就是她有汤喝的时候就不喝其他饮料 e.最后,作出推测性的结论:她有汤喝,所以她不想喝其他饮料。 如果她除了指着碗以外还说(2)“我有汤”, 这个答复就比第一个具体一点儿,因此对先生的“推论/推测”过程的制约程度就稍微高一点。他不需要进行“a”和“b”项的推测。但是如果她说(3 )“不要,我有汤”,那么这个答复又比第一、第二个答复具体,对先生的推测/推论过程的制约程度也就比前两种答复更高。先生不但不需要去进行a、b项的推测,而且“不要”这句话可以帮助他较有把握地推论她是“不想喝其他饮料”。虽然如此,先生还是需要去推测“不要”和“我有汤”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她说“不要”是不是因为“她有汤喝”?例句(5)的制约程度更高, 因为推测“不要”和“我有汤”这两句话之间因果关系的这个过程也受到制约。例句(6 )的制约程度显然又高于前者。 (1)用手指着她盛着汤的碗 (2)“我有汤”。 (3)“不要,我有汤”。 (4)“不要,因为我有汤。” (5)“不要,因为我有汤。我不需要任何其他的饮料。” (6)“我现在不要什么饮料,因为我有汤, 我不需要任何其他的饮料。” 这就是说,“动作”越具体,对推测/推论过程的制约程度就越高。制约程度高低的差别,可以用很简单的一个比喻来说明。比如:我们要把一片面包分成两片,我们可以用手掰,也可以用刀切。差别主要在使用的工具和进行的方式,用手掰和用刀切所达到的结果都一样,只是用刀切可以切得比较整齐。 1.3 语言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作用 语言在信息传达过程中主要是用来帮助听话者更容易、更准确地对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作出适当的推论或猜测。 信息的传达, 正如Georgia Green(1996)所说的,“并不是符号译码的完成, 而是听话者成功地诠释说话者语言动作的意图”。语言能让信息传达得更贴切,是信息传达的一种精细的工具。用语言和非语言动作传达信息的差别,也可以用以上所举的切面包的例子来说明,用手掰和用刀切所达到的结果都一样,只是用刀切可以切得比较准确。我们经常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分来传达信息,比如,指着手腕问时间,点点头表示赞同,摆摆手指头表示不赞同等。语言信息的诠释包含“动作”的识别。实验证明,说话者所说的话语的一部分,用某一种声音,或者是一声咳嗽来代替,而听话者同样能准确地诠释说话者的意图(Warren 1970)。 这是因为听话者能用推论或推测来填补信息间的空隙。一个语言学习者,在未掌握目的语的时候,若要听懂用目的语传达的信息,说话者必须要说得既清晰又响亮,这是因为听话者还没有掌握足够的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来填补噪音所造成的空隙。当我们阅读一份模糊不清的文件的时候,推测/推论过程(inferential process)的作用就很明显。 信息的诠释并非信号的译码,而是推测/推论,即使是诠释数码,如:1+1=2,也要用推测/推论来理解所要求的总数不是二进制数。 确认指称、辨识讽刺和幽默、完成不完整的话语都要用推论/推测来诠释,这是语言学家们所公认的。但我们要更进一步提出,诠释信息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涉及推论/推测。 2. 语言的本质 2.1 语言是一套惯例(conventions) 语言是一种社会性的工具,也是人类为了解决某种生活中的需求演化出来的一套“惯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需求必须解决,比如,我们饿了需要吃东西,为了吃东西,我们就会想出一些方法,发明一些工具来解决“吃”的问题。当这些方法和工具被社会大多数人认为是“对的”而被广泛地采用,久而久之就成为惯例,这就是文化的形成。不同民族想出不同的方法,发明不同的工具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方法、工具不一样,但是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比如中国人用筷子吃东西,西方人却用刀叉。方法、工具没什么好坏,只是不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