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 (2002)05-0001-06 1.引言 关于古诗英译问题,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做了非常有益的探讨。到目前为止,学界对翻译的标准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争论较多的问题是译诗是否一定要做到许渊冲(如1979a,1979b,1987,1990)所提出的“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对于这个译诗标准,有人表示赞成(如楚至大1992),也有人表示反对。(如刘英凯1982,1986,1989)看来对于古诗的英译标准是无法统一的。 对于古诗英译的评论,国内很多学者主要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角度出发,这种做法的利弊自有公论,我们在此不作评论。本文从韩礼德(Halliday 1994)的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 对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的几个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 )分析。 经验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清明》一诗的几个译文的逻辑纯理功能(Logical Metafunction)、人际纯理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纯理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分析,我们将另外讨论。(见黄国文2002a,2002b,2002c)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 可参见Halliday(1994)、Thompson(1996/2000)、胡壮麟(1994)、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1989)、黄国文(2001a)。 2.经验功能简介 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验纯理功能(下面简称“经验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情(event)或情形(situation)。语言反映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在表达这些看法时要涉及动作(going-on)、状态(state)、 东西(thing)、事物的属性(at-tribute)、背景(background )和其他情形。 经验功能由多个语义系统构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它的作用是把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若干个过程(Process )表达出来, 并指明过程所涉及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韩礼德(1994)区分出六种主要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ur Process )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韩礼德(1994:143)还认为,在存在过程与物质过程之间有一种关于天气现象的特殊的过程,称为气象过程(Meteorological Process)。 3.《清明》原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角度看,《清明》一诗共由四个过程组成,即: (1)气象过程:“清明时节雨纷纷”; (2)关系过程:“路上行人欲断魂”; (3)言语过程:“借问酒家何处有”; (4)物质过程:“牧童遥指杏花村”。 就功能语篇分析(黄国文2001a,2001b,参见胡壮麟1994)而言,在进行及物性分析时,一旦确定了过程类型,就要对参与者进行确定,同时确定环境成分。 在(1)气象过程中,“清明时节”是环境成分, “雨纷纷”是过程(也可把“雨”看作是过程,“纷纷”看作是过程的补足、延伸成分,说明过程;也许有人会把“纷纷”当作是环境成分);在(2 )关系过程中,“路上行人”是载体(Carrier), “欲断魂”是过程和属性(Attribute);在(3)言语过程中,“借”是环境成分,表示人际意义,“问”是过程,说话者(Sayer)是隐性的,没有出现, “酒家何处有”是个被投射句(Projected Clause),它本身是个存在过程,“酒家”是存在物(Existent),“何处”是环境成分,“有”是过程;在(4)物质过程中,“指”是过程,“牧童”是动作者(Actor),“杏花村”是目标(Goal),而“遥”则是环境成分。 在解读《清明》这首诗时,有些问题需要弄明白,因为它们可能是翻译中的难题。 (1)“清明时节”是指“清明节这一天”, 还是泛指包括清明在内的季节? (2)“路上行人”是指谁?有人认为, “行人”指的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周汝昌1983,萧涤非等1983:1101),也有人认为它指的是“作者自己”。(陈雪军、黄洁2000:76;季羡林2001:54)如果“行人”不是指作者自己一个人,那么“行人”是单数还是复数? (3)是谁借问?是“行人”问,还是“作者自己”问? 如果是“行人”问,是一人问还是多人问?“行人”与“作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4)“酒家”是一家还是多家? (5)“牧童”是指放牛的孩童还是放羊的孩童? 他是骑牛还是骑马? (6)“杏花村”是一个特定的村,还是泛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按周汝昌(萧涤非等1983:1102)的解释,“‘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杏花村指的可能是“杏花深处的村庄”(陈雪军、黄洁2000:76;李平收、张耕2001:239), “杏花林深处的村庄”(徐敏1990:17),或“有杏花开放的村子”。(三秦出版社,20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