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音系学概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秋武,南开大学外语学院,天津 300071 马秋武(1963—),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生成音系学

原文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内容提要:

陈述音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以合一语法为基础的,单层面、单调性、无转换的音系学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优点之一是它具有计算上的可操作性,因而引起音系学界的关注。本文从这一理论的来源、基本主张、主要理论构想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使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38(2002)05—0040—04

      引言

      陈述音系学(declarative phonology)是20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以Shieber(1986)所阐述的合一语法(unification grammar)形式化方法为基础的一种音系学理论。陈述音系学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从事这一理论研究的学者主要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约克大学的几位博士研究生。他们的博士论文于90年代初期完成,90年代末正式出版。如:JamesScobbie 于1991 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特征值音系学”(Attribute- value Phonology )于1997 年整理、 改名后正式出版(Scobbie 1997);Steven Bird于1990 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以制约为基础的音系学”于1995年扩充、调整、改名后正式出版(Bird 1995); John Coleman于1991年在约克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修改后于1998年正式出版。(Coleman 1998)但“陈述音系学”这一名称直到1996年才正式被确定下来。(Scobbie,Coleman & Bird 1996)除上述三篇论文外,Bird(1991a,b);Broe(1993);Coleman(1992,1995);Local (1992);Scobbie(1993);Bird et al.(forthcoming )等也都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下面,本文将对这一理论的由来、基本主张和理论框架做一介绍。

      一、理论的由来

      1968年,Chomsky和Halle合著的《英语音系》一书出版,该书所阐述的理论被音系学界称为生成音系学标准理论(以下简称SPE)。SPE认为音系描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平面、音系表征(representation)和音系规则。具体地说,音系有底层和表层两个平面,位于这些平面之上的是由无序的特征矩阵组成的线性结构表征形式,音系规则是一种语境制约改写规则(rewrite rules), 它们通过有序的推导(derivation)把不同平面的结构表征形式联结起来。由于SPE 认为音系单位和音系表征形式比较简单,因此音系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把底层与表层音系结构联系起来的音系规则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音系学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SPE 音系学理论受到了挑战。自主音段音系学、依存音系学(dependency phonology)、节律音系学等非线性音系学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音系结构的复杂性。一些音系学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SPE 认为比较简单的音系单位和音系结构的表征上,音系规则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过去在SPE 中没有任何地位的韵律单位,如音步、音节、音节成分等(注:SPE 认为音系单位有三种:区别特征、音段和语符串。音段是一个由一些无序的特征组成的集合,语符串则是一组音段的序列。)被纳入到整个音系研究的框架之中,并得到了迅速发展。80年代,建立对音系结构表征的制约以削减由音系改写规则有序推导引起的音系结构改变的研究逐渐在音系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有的音系学家,如Kaye等人(1985:305 )明确提出要建立一种用具有制约作用的原则取代改写规则的音系学理论,并规定音系推导不可改变词汇层面建立起来的结构成分之间的管辖关系。(Kaye et al.1990:221)Rice(1989:331)也指出近来音系学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放弃语法中那种结构改变的程序化做法。因此可以说,对音系结构表征以及制约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音系学研究的重点,音系学也越加变得陈述化。(Bird 1995:48)

      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些无转换、无推导、以合一为基础的句法理论,如广义短语结构语法、蒙塔古语法、词汇函项语法(注:有关这三种合一语法的理论内容,读者可参见《国外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的有关介绍文章或余如珍、金顺德(1994)的相关论述。),为陈述音系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事实上,陈述音系学就是在这些合一语法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研究特征理论、音节理论以及非线性音系学各主要流派的形式化方法之后提出来的。

      陈述音系学家强调对音系表层结构的制约。他们认为SPE 主要是通过一组规则的有序推导把抽象的底层音系形式转化为实际体现的语音形式, 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转换语音学”。 (Coleman 1998:168 )SPE之后的自主音段音系学、节律音系学、 管辖音系学等理论在形式化方法上纠正了SPE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它们仍保留SPE音系理论所提出的转换和推导的思想,因此仍没能克服音系描写制约性不强的问题。 (Coleman 1995:337)换言之, 这些音系学理论所提出的制约手段主要不是针对音系形式本身,而是其理论所假定的底层音系形式开始的音系变化过程。无论是以规则为主导的SPE理论, 还是当今一些以原则和参数为基础的生成音系学理论,其制约性都不足以克服产生不合格(ill-formed)的表层形式。有鉴于此,他们提出了一种对音系表层表征进行严格制约的、单层面、单调性(monotonic)、无转换、 无推导、非音段(non-segmental)的陈述音系学理论。

      二、陈述音系学的基本主张

      首先应指出的是,陈述音系学虽然是在研究生成音系学的一些非线性理论之后提出来的,但由于其理论基础是合一语法理论,因此它与生成音系学理论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只有一个音系结构表征平面

      陈述语法认为语法就像是一个过滤器,输入语法的是语言中所有词的自由串联形式,即词的所有可能性组合的集合,语法的任务就是要选出那些合乎语法的词的序列。(Ladusaw 1986)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陈述音系学提出了一种没有任何转换和语境改写规则、只有一个音系表征平面的音系学理论。陈述音系学就是要通过直接对表层音系表征形式的制约来说明哪些音系形式是合格的,哪些是不合格的。由于只有一个音系结构表征平面,原先生成音系学中底层到表层的程序化规则的有序推导过程,在陈述音系学中也就不存在了。陈述音系学的音系操作和表征都必须满足各种制约原则,满足制约是确定音系形式正确的方式和手段。这就是说,陈述音系学主张只有一个表层音系平面,是通过直接制约这个表层平面的音系结构形式来达到严格制约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