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H1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 —1263(2002)01—0091—04 一 “摒挡”是中古时期习见的词语。《经律异相》卷43引《僧祗律》:“龙女摒挡已,便即呼入,坐宝床褥上。”姚秦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卷二十六:“还家摒挡大堂重阁、四合舍、厅舍小房舍,除去种种所有,洒扫清净。”“摒挡”是什么类型的复音词?考《玉篇·手部》:“挡,摒挡。”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二《贤愚经》第十四卷:“摒挡,谓扫除也。”卷十五《十诵律》第二十六卷:“摒挡,《通俗文》:‘除物曰摒挡。’摒,除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五有同样的说法。《集韵·宕韵》:“挡,摒也。”又《集韵·劲韵》:“摒,除也。”由以上字书看来,“摒挡”似乎是并列式复音词。 “摒挡”有扫除、收拾义是毫无疑问的,宋人吴曾、俞德邻、明方以智、清黄生均有释。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徐震堮《〈世说新语〉词语简释》、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及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亦有论。然以上诸家皆解释词义而没有分析构词方式。 “摒挡”当由“屏当”变化而来。《世说新语·雅量》:“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馀两小簏,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屏当”是收拾、清理义。“屏”何以有此义?“屏”的本义是照壁,即正对着门的小墙,其作用是遮挡门口视线,因而有隐藏,掩蔽之义。《书·金滕》:“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孔传:“屏,藏也。”“屏风”得名正源于此。由隐藏、遮蔽义引申,即有收拾、整理之义。与手有关,因而又添加偏旁写作“摒”。《广雅·释诂三》:“摒,除也。”王念孙疏证:“摒,字通作屏。”而“当”字并无此义,只是作为后缀构成附加式复音词“屏当”或“摒当”,偏旁类化又作“摒挡”。相近的写法有许多。如: 又作“併当”。《世说新语·德行》:“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恒与曹夫人併当箱箧。”《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地狱兴心全併当,畜生有意总教空。” 又作“併譡”、“併挡”。萧齐僧伽跋陀罗译《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五:“波夜提,若上座嘱下座教敷床已,若上座置衣著床上,下座得去;若不置一物,下座应为併譡,若不併挡,嘱上座已去无罪。” 又作“併儅”。《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地狱与心全併儅,畜生有意总教空。” “併”也有排除、摒弃义。《荀子·强国》:“併己之私欲必以道。”杨倞注:“併读曰屏,弃也。”清理与排除、摒弃义相因。《庄子·天运》:“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郭象注:“并者,除弃之谓也。”亦其例。 又作“拼挡”。梁僧伽婆罗译《解脱道论》卷三《分别行品》:“问云:‘何以卧坐?’‘欲行人眠不驶,眠先拼挡卧处,令周正平等,安隐置身,屈臂眠,夜中有唤即起,如有所疑即答。’” 又作“栟档”。《周氏冥通记》:“与两小儿竟夕栟档。” 简言之,“屏当”、“摒挡”、“拼挡”、“併当”等属于后附加式构词方式,“当”或“儅”“挡”等均不表义。某些字书的解释是惑于偏旁类化的书写形式,不可信。我们从以下由“当”构成的双音词中更可以证明这一点。 二 “当”是后附加成分(或称后缀)。“屏当”(或偏旁类化作“摒挡”等)属于附加式动词。以“当”附于单音节动词之后构成的双音词有许多,除了上面举到的“屏当”类之外,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知当。《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辑据伯3394号录《唐大中六年(852)僧张月光、吕智通易地契》:“立契(已后), 或有人忓吝园林舍宅田地等,称为主记者, 一仰僧张月光子父知当。 ”斯1291号《曹清奴便豆麦契》:“(若身)东西不在,一仰保人段与子知当代还。”斯1475号《寅年令狐宠宠卖牛契》:“如后牛若有人认识,称是寒盗,一仰主宝知当,不干卖(买)人之事。”《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六册《唐总章元年(668)左憧熹买草契》:“如身东西不在者, 一仰妻儿及保人知当。”《敦煌资料》第一辑(五)《唐大中六年僧张月光易地契》:“如身东西不在,一仰口承人知当。”又作“祗当”。伯3155号《唐天复四年(904 )令狐法性出租土地契》:“其地内除地子一色,馀有所著差税,一仰地主祗当。”《敦煌资料》第一辑《唐乾宁四年张义全卖宅舍契》:“其舍一买已后,中间若有亲姻兄弟兼及别人称为主己者,一仰旧舍主张义全及男粉子、友子祗当还替,不干买舍人之事。”《敦煌变文集》卷三《下女夫词》:“通问刺史,是何祗当?”“知当”、“祗当”即“知”,承担、负责之义。“当”为后缀,不表义。(注:参江蓝生、 曹广顺先生编著《唐五代语言词典》第448页、第44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 又参张涌泉先生《俗语词研究与敦煌文献的校理》一文,载《文史》第45辑,第258页。) 勘当。即勘察。《朝野佥载》卷五:“差使推光,疑书是光书,疑语非光语。前后三使推,不能决。敕令差能推事人勘当取实,佥曰张楚金可,乃使之。” 配当。即配,搭配,组合。《周礼·地官·乡师》“修其卒伍”贾公彦疏:“百人为卒,五人为伍,皆须修治,预为配当。”《礼记·学记》“言及于数”孔颖达正义:“犹若一则称大一,二则称配二仪,但本义不然,浪为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