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海外对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自己”的分布与指称基本上是一个句法现象,可以在句法的范围内解决;另一派则认为句法无法解决其分布与指称问题,其释义需通过功能、语义、语用或话语等来解决。对于前一种句法研究法的评论,请参看胡建华(1998),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本文首先对后一种非句法研究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功能、语用及题元理论作出评论,指出这3 种非句法研究法与句法研究法在研究方法论上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它们都没有综合考虑影响反身代词指称的多种因素,因此它们在汉语反身代词的研究中都有着同样的局限性。然后,本文对潘海华的自我归属理论作了评介,并在Pan(1995,1997)的基础上根据先行语NP的显著性, 综合考虑了句法、语义、语用以及话语多方面的信息提出一个汉语反身代词的解读模式。 1.基点度、主题性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陈平(Chen 1992)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对“自己”作了研究。 他认为在理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时起根本作用的不是“自己”与先行语之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而是先行语在语句中所表现出来的基点度([+pivot])与高主题性([+high topicality])。 基点度的概念是Sells(1987)提出来的。Sells(1987)在研究语内传递现象(logophoricity)时指出,语内传递概念是由话语中的三个更为基本的初始“角色”(primitive roles)交互作用形成的。这三个初始角色是:来源(source)、自我(self)与基点度。“基点度”指的是言语表述的时-空基准。基点度是指示的中心(center ofdeixis),是一个在物理意义上使用的术语:“如果某人以玛丽为基点度进行叙述,那么那人便被认为是站在玛丽的位置上”(Sells 1987:456)。 陈平(Chen 1992)在Sells(1987)的基础上提出,在理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时起根本作用的是以上三个角色中的基点度。陈平举出以下例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1)老王[,i]拍了自己[,i]一下。 (2)老王[,i]很高兴,因为老李[,j]昨天专门给自己[,i] 送来几束鲜花。陈平(Chen 1992:12)指出,在以上例句中,指称对象(referent)不必非是述谓(predication )的“来源”或“自我”才能作“自己”的先行语。例如,(1)中的“老王”既不是述谓的“来源”, 又不是“自我”,但却可以约束“自己”。在(2)中,“老王”是“自我”,但却不是“来源”。然而,指称对象却必须是“基点度”才能作“自己”的约束语。“老王”在(1)与(2)中都是“基点度”。 主题性指的是指称对象作为评述(comment)的主题所具有的值, 即指称对象可以担当起被评述的主题的因素。陈平(Chen 1992 )是根据Bates和Mac Whinney(1982)以及Givón(1983,1984,1992)来定义主题性的。根据Bates和Mac Whinney(1982),决定指称对象的主题性的要素有以下三点: (3)a.已知-新知(givenness-newness) b.视角(perspective) c.突出性(salience)已知—新知这一标准可用来测定指称对象与前文的连续性。已知NP与新知NP相比与前文联系更紧密,因此更容易被选作主题。 视角用来测定说话人与语篇中的NP认同的难易度。越像说话人的成分(即越接近自我的成分)越容易被选作主题。NP与自我的接近度可由以下标准测定(Chen 1992:13): (4)语义格角色等级(semantic case role hierarchy) 施事>经事(experiencer)>与格(dative )>工具>受事>处所 (5)固有词汇内容等级(inherent lexical content hierarchy) (Silverstein等级) 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指示词(demonstrative)>专名>亲属词(kin-term)>人及有生命物>具体物>抽象物 突出性指的是具有易被感知和注意的突出特性。陈平指出,目前我们对突出性的基本特性还所知甚少。所谓的突出性往往取决于信息处理中的具体情况。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主题性取决于以上诸因素的聚合程度。一个典型的(prototypical)主题应该既是一个已知NP,又是一个施事,又是一个由接近自我的词汇手段编码的NP,同时还是一个具有高突出性的NP。但是由于在大多情况下,这些因素并不在同一个NP上聚合,所以具体哪一个NP具有高主题性往往要由这些因素竞争的结果决定。 陈平(Chen 1992)指出, [+基点度]和[+主题性]是调节“自己”释义的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指称对象要想成为“自己”的合格的先行语,它必须是基点度,且具有高主题性。他认为这两个因素既可以用来解释主语倾向性、句内约束、话语约束和长距离约束,也可用来正确地预测一个指称对象何时不能作“自己”的先行语。根据陈平(Chen 1992),所谓的主语倾向性实际上不过是一种主题性倾向性,因为在基本语句中一个典型的主语既是施事,又是一个具有高主题性的NP。此外,如果一个指称对象具有比较高的主题性,它不是主语也一样可以作“自己”的先行语。非主语具有较高的主题性的情况往往由以下原因造成(Chen 19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