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国宪,男,1954年生于安徽。1986年和1990年赴上海师范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斌先生专攻汉语语法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语言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动词研究和形容词研究方面成果丰厚,先后在《中国语文》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原文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能否进入句式“他低我三届”和“他比我低三届”,把三价形容词分为典型和非典型的两类,考察了两者的特性以及它们与补足语之间的语义和句法组配。文章还讨论了句式对价载体和语义角色的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对配价方法进行了反思。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 三价形容词的确定及其特性

      三价形容词的概念是文炼、袁杰(1990)最早提出来的,(注:文炼、袁杰(1990)注(18)指出,Chao Yuan Ren(1968:690)在谈及形容词作谓语时,提到了带同源宾语的形容词(Adjectives with Noncognate Objects),并举了“姐姐大我三岁”这个例子。文炼、袁杰两位先生认为,这里的形容词“大”在句中支配三个成分:“姐姐”、“我”和“三岁”,正是汉语三向形容词的一个实例,并主张这里的一个向也可以介词结构形式出现,如:“姐姐比我大三岁”。)张国宪(1993)作了初步的考察。依据配价理论,要求三个补足语与之同现的形容词是三价形容词。例如:

      (1)黑荞麦小你两岁,也奔十九了。

      (2)老张高我一头。

      (3)他低我三届。每个例子中有两个名词性成分和一个数量成分,分别受价载体形容词(小、高、低)的支配。可以码化为:

      S[,1]. N[,1]+A+N[,2]+Q我们把典型的三价形容词规定为能够进入上述框架的形容词。能够进入该框架的形容词通常有:高、矮、大、小、低、长(zhǎng)。这些典型的三价形容词有其明显的特点:

      1)语义上具有[+述人]特征,它为占据其空位的N[,1]和N[,2] 指派具有非意志活动的有生主体,语法上表现为表人的专有名词或人称代词。

      2)典型的三价形容词的量可以用数值的方式记载, 如“五十公分高”、“矮三厘米”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非三价句式中正向形容词(如:高、宽)可以表全量,负向形容词(如:矮、窄)只能表差量,(注:正向形容词和负向形容词的概念请参看拙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其形态化历程》(《中国语文》1998年第6期)。)但是S[,1]的三价句式中却都表示差量。

      3)韵律特征上表现为单音节, 这是因为双音形容词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状态性,具有程度量成分,这势必造成形容词本身的非数值量与句式中的数值量相斥。(注:参看张国宪(2000)。)

      S[,1]中的N[,2]也可以借助介词“比”以有标记形式位于价载体之前:

      (1)黑荞麦比你小两岁,也奔十九了。

      (2)老张比我高一头。

      (3)他比我低三届。

      这种格式可以码化为:

      S[,2]. N[,1]+PN[,2]+A+Q

      据我们观察,能够进入S[,2]格式的形容词并不限于“高、矮、 大、小、低、长”等,比如:

      (4)北京时间比东京晚一个小时。

      (5)这根绳子比那根短两米。

      (6)东北大米比本地大米贵一毛五。

      进入S[,2]式的形容词还有:宽 窄 厚 薄 深 浅 贵 便宜 粗 细 长(cháng)短 年轻 冷 热 重 轻 快 慢 早 晚 远 近 多 少。

      这类形容词与“高”类形容词的特征基本相近,最大差别只是语义上绝大多数的形容词不具有[+述人]特征,由此它们不能进入与之相应的S[,1]格式。比较:

      (4)*北京时间晚东京一个小时。

      (5)*这根绳子短那根两米。

      (6)*东北大米贵本地大米一毛五。

      依据标记理论,“高”类形容词是无标记的,“宽”类形容词是有标记的。也可以说,前者是典型的三价形容词,后者是非典型的三价形容词。

      综上,无论是典型的三价形容词还是非典型的三价形容词,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概括为:1)量性特征上其自身表现为零赋值;2)均可用数值的方式来精确记量。句式与价载体之间是一种“互动”(interaction)关系,这些特性归根到底是句式意义对形容词的基本语义要求。

      2 与补足语的组配

      2.1 语义组配

      三价形容词的语义配置式由谓词(P)和三个语义角色(X、Y、Z)构成,可以构成语义配置式:P(当事、参照、结果)

      配置式中的P为占据语义空位的X指派当事格,表示执行非意志活动的主体成分,其中典型三价形容词选择有生主体,准三价形容词可选择无生主体;为Y指派参照格,表示比较的基准, 参照成分必须与主体成分具有语义上的同一性,属相同语义范畴的事物;而为Z指派结果格, 通常情况下是确定量,以表示偏差的程度。

      2.2 句法组配

      依据我们收集到的语料分析,在形式类的选择上,三价形容词要求填补其主体成分和参照成分的补足语必须是名词性成分,而填补其结果成分的补足语须由数量词语来充任,以表示量的偏差。

      标记特征上,主体成分和结果成分为无标记补足语,参照成分为自由补足语,可以是无标记的(如:S[,1]中的参照成分), 也可以是有标记的,标记词通常由“比”充任(如:S[,2]中的参照成分)。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参照成分采取何种特征形式与其分布密切相关,分布在形容词前为有标记形式,形容词后为无标记形式。

      在汉语的历史语料中,参照成分无论是位于形容词之前还是位于形容词之后,都可以是有标记的,位于形容词之前用“比”,处于形容词之后用“于”。如:a.季氏比泰山富。b.季氏富于泰山。桥本万太郎(1987)把它们归入不同的结构类型,前者是逆行结构,后者是顺行结构。(注:今天的山东方言尤其是中部、东部地区的比较句格式还多用“A+形容词+起+B”这种顺行结构。例如沂南:他高起我——他比我高、坐车快起走路——坐车比走路快。请参看曹志耘《汉语方言里表示动作次序的后置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从源流方面考察,我们认为S[,1]句式并不来源于b式,它不是由b 式脱落标记词“于”然后再加上数量词构成的,而可能的结论是与动词的双宾句存在着某种历史上的亲缘关系。这点可以从参照成分的构成相异性上得到佐证。从现有的语料看,当S[,1]的参照成分为无标记形式时, 其构成形式受到极大的限制,通常只能选择光杆的人称代词、表人的专有名词和亲属称谓名词,三者的合法感受度为: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名词>表人的专有名词。而一旦将参照成分换用成其他非光杆形式,会使句子极不自然,合法度降低:

相关文章: